近年来,昆明市晋宁区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水库移民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阳光普照,夯实民生基础
晋宁区自上世纪50年代兴建柴河水库等水利工程以来,始终将移民安置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落实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累计投入资金超亿元,实施乡村公路硬化、人畜饮水安全、农田水利设施等民生项目,惠及全区8个乡镇(街道)的7047名移民。2020年,上蒜镇鲁纳村委会东下营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解决了217名村民的饮水难题,成为移民村基础设施提质的缩影。
特色产业“造血”,激活致富动能
为破解移民村产业薄弱难题,晋宁区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思路,重点打造六街镇龙王塘村荷兰豆产业集群。通过投入移民后期扶持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建成占地1979平方米的荷兰豆交易市场,配套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年交易量突破10万吨,交易额达10亿元,辐射全省及邻省地区,成为西南地区荷兰豆集散中心。村民杨迪通过种植荷兰豆,每亩纯收益超5000元,实现了“盖新房、买新车”的致富梦,生动诠释了产业扶持的惠民成效。
科技赋能农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晋宁区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研究所成立专家工作站,建设10亩种子展示基地和59亩荷兰豆繁育基地,推动荷兰豆种子品牌化、科学化生产,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通过开设蔬菜田间管理、短视频制作等技能培训课程,累计培训移民243人,助力移民从传统农民向“新农人”转型,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村美民安双赢,擘画振兴蓝图
如今的晋宁移民村,整洁的水泥路贯通全村,别致院落错落有致,多功能活动室、文化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龙王塘村更被打造为“美丽家园·移民新村”示范点,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增收实现良性循环,2023年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移民人均年收入较扶持前提升超30%。
晋宁区搬迁安置办公室主任彭树明表示,将持续聚焦移民村产业升级和技能培训,推动更多“黄金豆”式特色产业落地,让移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书写“安居乐业”的幸福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