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紫云村:高山之巅的乡村振兴实践,乡村CEO引领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在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的群山之巅,海拔约1200米的紫云村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华东屋脊。作为宁德市首批乡村CEO的派驻村落,这里不仅以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和夏季24℃的凉爽气温成为天然避暑胜地,更在乡村CEO的专业运营下,凭借红色底蕴与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福建省政协赴周宁专题调研 指导乡村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30日至31日,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严可仕带队赴宁德市周宁县,就乡村旅居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考察。调研组一行深入乡村、林场、企业及民宿,实地察看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成效,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甘南县构建“三化协同”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连续六年超90%

多年来,甘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大气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紧密结合,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原则,不断在全量还田和离田利用上发力,构建了“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形成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三化协同”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齐齐哈尔亮相全国旅游出行大会 分享露营经济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经验

9月22日,由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主办的“2025·第七届旅游出行大会”在吉林长白山隆重举行。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宏镝应邀出席并在“2025自驾游露营房车发展交流活动”论坛中作主题发言,分享鹤城以露营经济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全力叫响“北方露营之城”品牌。

依安国牛牧业打造高端肉牛全产业链 数字化养殖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依安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端肉牛产业,其中依安国牛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模式创新,不仅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公司投资60亿元建设的高端肉牛养殖及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朝着“中国高端牛肉第一品牌”的目标稳步迈进。

黑土地农产品西进觅商机 拜泉成都推介会签约逾12亿元

9月20日,黑龙江省拜泉县在成都隆重举行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拜泉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其林带队,县委常委、副县长陈胜禹等领导出席活动并作推介发言。通过本次推介会,拜泉县将进一步擦亮产业品牌、拓宽西南地区合作渠道,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初秋黑土绽金芒:依安上游乡马铃薯丰收奏响“致富三重奏”

走进依安县上游乡建明村共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马铃薯种植地块,马铃薯收获机宛如“铁牛”般来回穿梭。一个个肥硕的马铃薯从黑土地中被翻挖出来,滚落至传送带上,铺满田埂,好似一个个“金元宝”。工人们分工明确,有序地进行分拣、装袋,等待装车发货。如今,机械化采收已成上游乡马铃薯种植“标配”,既提效降本,又减少薯类破损,为丰收筑牢了“硬件支撑”。

山河铭记:闽北老区红色记忆赓续 乡贤反哺助力乡村振兴

9月12日-13日,“红色记忆·情暖宇历”公益活动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高阳乡举行。活动由厦门欣瀚斯金属有限公司、厦门市海沧区益鹭先锋志愿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参访、爱心捐赠等形式,致敬革命历史,助力乡村振兴,温暖老区人民。

滇东北高原的科技兴农曲:寻甸“品种突破+组织保障”双轮驱动乡村振兴

在滇东北高原的广袤土地上,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以科技创新为笔,围绕种猪、种牛、草莓、马铃薯等特色业态,书写着“科技铸芯、富民兴乡”的乡村振兴篇章。从种业攻坚到全链条升级,从农户增收到产业振兴,寻甸的实践不仅让高原“土特产”变成了“金疙瘩”,更构建起高原山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为同类地区破解“靠天吃饭”困境提供了鲜活样本。

依安县毛豆订单种植喜获丰收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助推乡村振兴

初秋的清晨雾气还未完全散去,依安县丰产村富硒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的地块里已是一片热闹景象。一百多人分散在整齐的毛豆垄间,弯腰、摘豆、丢进竹篮,动作娴熟而迅速。绿色的豆荚在指尖一掐便“啪”地断裂,清脆的声音此起彼伏。

云南公布首批水文化遗产名录 19项瑰宝云端亮相引领活态传承

近日,一场特殊的“云端探访”在全网引发关注--云南省首批水文化遗产名录通过直播形式正式向社会公布:19件历经层层筛选的水文化瑰宝集体亮相。此次名录从全省806件水文化遗产资源中脱颖而出,经过基层申报、材料初审、专家多轮论证推荐、跨部门集体研究等近一年的严谨流程,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百亿投资打造运河文旅新名片!德城区“实事惠民”擦亮幸福底色

近年来,德城区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京津冀鲁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和“西靠运河引爆”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文旅发展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9月2日,德城区召开“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付文龙、党组副书记及新闻发言人张璐、党组成员及副局长郑恺,德州市德润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张艳红出席,介绍文旅部门在推进民生实事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破解传统农业难题,邵东打造“玉竹+生猪”绿色循环样本!

9月2日,从邵东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悉,该园入驻企业邵阳市太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国家评估认证,其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达到国家级标准,跻身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行列。该园位列农业农村部“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玉竹、生猪两大特色产业为核心,创新探索“种养循环、全链融合”发展路径

华安旅居产业发展调研:专家把脉开方 打造厦漳泉都市圈健康生活后花园

8月11日至12日,福建省旅居品牌专家组一行三人由副组长张培奋带领,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领导邹家杰、蔡秀碧等陪同下,先后深入仙都镇大地村、高安镇坪水村、马坑镇和春村及贡鸭山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地旅居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华安实际提出系统性发展建议。▲大地村实地考察:解码四村旅居发展现状资源与挑战并存华安县拥有众多耀眼的“国字号”荣誉,它是继张家界之后全国第二个

齐齐哈尔蓄力打造“北方露营之城”,露营经济开启发展新篇章

齐齐哈尔市持续完善基础功能、提升服务供给,丰富消费场景,推动全市露营产业朝着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迈进,全力打造“北方露营之城”,以融合理念和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提升城市魅力和消费能级,为鹤城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龙岩市童坊镇试点“窖式种植法”茯神 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升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福建龙岩长汀县童坊镇药王谷的松林间,连日来,村民们正将处理好的松木段填入土窖,该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也深入药王谷灵芝种植基地现场了解并查看茯神“窖式种植法”实施工作,以及到药王谷中草药加工厂查看菌种准备情况,此处正是该镇首次规模化试点的“窖式种植法”茯神种植现场,彭坊村党支部支书与驻村第一书记也在示范“窖式种植法”种植茯神,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福建华安东魁杨梅迎丰收季 精品化种植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时值初夏,恰逢雨季,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华丰镇罗溪村300多亩的东魁杨梅迎来了采摘季。漫山遍野的杨梅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紫红饱满的杨梅,十几名工人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分装挑拣,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这是闽南山区独有的夏日“梅景”。

漳浦法院高效化解“三资”纠纷 护航乡村振兴

4月7日上午,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深土镇某村党支部林书记将一面印有“法护三资,倾情为民”的锦旗送至漳浦法院赤湖法庭,代表村委会对法院通过公正司法妥善化解三起涉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纠纷表达感激。此次司法实践不仅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元,更彰显了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效能。

良种筑基科技赋能 黑龙江甘南县葵花产业“向阳而生”

“目前已进行到第三批次的试验,通过前两次的试验数据显示,发芽率均在90%以上,符合种植标准。”在甘南县向日葵技术服务中心的检验室,检验员王萌正依据随机抽样法,对不同品种的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为今年春耕筛选出“冠军种子”。

晋宁水库移民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生态经济双丰收绘就富民新图景

近年来,昆明市晋宁区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水库移民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阳光普照,夯实民生基础晋宁区自上世纪50年代兴建柴河水库等水利工程以来,始终将移民安置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落实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累计投入资金超亿元,实施乡村公路硬化、人畜饮水安全、农田水利设施等民

羊牯乡:工业领航强动能 “红绿”融合促振兴

过去一年,福建龙岩长汀县羊牯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工业发展年”战略部署,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引领,聚焦“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较好完成全年工业发展指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