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河北: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共续燕赵绿色根脉

深秋10月,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在秦皇岛海港区将军台古松边长大,从小就对古树名木情有独钟,非常喜欢老人讲古树的故事,听说这里举办古树名木书画作品展览,就专程开车20多公里过来了,看了非常震撼,希望能为家乡的古树名木保护尽微薄之力”。

在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保护区内的河北省河北省第一届“保护古树名木·赓续中华文脉”书画大赛作品展板前,专程从市里赶来孙女士边看边说,为了来看此次展览,她提前几天就给单位请好了假,早早的来到了书画作品展板前,成为了第一个入场的参观者。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承载文明记忆的“活化石”,是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为了保护好这些有生命的文物,营造人人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浓厚氛围,河北省绿化委员会、河北省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河北省省林草局举办了河北省第一届“保护古树名木·赓续中华文脉”书画大赛,期间共收到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界人士的参赛作品1285幅,涉及全省古树名木300多棵。参赛作品更是形式多样,绘画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水粉画等10多个画种,书法作品包括楷书、行书、篆体等8个类型体裁、风格各异。特别是参赛人群不但包括大中小学生、书画爱好者、企事业员工、乡村就业人员、退休职工等社会各界人士,甚至80多岁赋闲在家老人以及5、6岁幼儿园儿童都有参与。而这只是河北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活动的一缩影。

燕赵多良木,盛世秀丰姿。在河北大地上,古树名木宛如绿色宝石,镶嵌其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据统计,全省现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506404株,占全国总数量的10%左右,数量排全国第四位。这些古树名目或矗立于古寺名刹,或守望于帝王寝陵,或扎根于青山绿水,或留翠于城镇村落,像一颗颗绿色宝石镶嵌在燕赵大地上。

河北省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全面覆盖”的责任体系,全面开展普查调查,实施抢救复壮,组织专项打击破坏古树名木活动,全省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延续了燕赵绿色根脉。

制定法规规范文件。2014年,出台了《河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标志着河北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2017年,河北省出台《河北省绿化条例》,进一步从法律法规的高度加强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为全省古树名木保护提供根本遵循。2019年4月,河北出台《河北省国土绿化规划(2018-2035)》,对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提出具体要求。2023年2月,河北省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的通知》,3月,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的通知》,对全省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当年完成挂牌(制碑)19300块,散生古树名木挂牌及古树群碑牌设置已全部完成,管护责任人全部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了保护无死角、无盲区、无遗漏、应保尽保。京津冀三地开展合作护树,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制定《古柏树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协同保护区内古树名木。为规范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编制了《河北省古树名木保护技术手册》,河北还健全完善了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录入更新数据,保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都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自2012年开始,每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城镇古树名木保护,2017年,省财政又确定每年划拨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风景名胜区的古树保护。2023年以来,落实省级以上专项资金1737万元,557株濒危古树名木得到及时抢救复壮。每年专门安排省级财政资金600多万元,用于对100株以上濒危和衰弱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保障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能够安全健康茁壮成长。此外,2023年,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700万元,科学实施抢救复壮一级保护的濒危古树名木116株,2024年,又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37万元,抢救复壮104株濒危一级保护古树名木,让它们重新焕发勃勃生机。2023年、2024年,争取财政资金65万元,支持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活动。全省5株古树4个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双百”古树。

依法开展打击破坏行动。强化源头保护、原地保护,将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纳入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事项,切实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安全,严禁建设项目破坏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2022年9月,省公安厅、省住建厅和省林草局三部门召开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会议,成立专项打击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并联合印发《河北省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就全省破坏古树名木资源行为进行部署,对各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并形成常态化联合执法保护古树名木机制。进一步明确行动目标,加强协同联动,压实了工作责任。2023年、2024年,联合公安、住建部门开展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春风2023”“春风2024”专项行动,重点对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地区、保护管理薄弱地区和木材运输收购加工等林业产业集中重要区域开展巡查,依法严厉打击了各种破坏古树名木违法行为和犯罪活动,有效震慑了破坏犯罪分子,为古树名木保护撑起一把安全保护伞。

加强保护宣传力度。在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微信微博、官方公众号等新闻载体进行大肆宣传的同时,通过举办摄影展、书画大赛、录制专题片等形式,进行保护古树名木宣传。打造宣传亮点,拍摄制作了一部“寻找古树,记住乡愁”微视频,制作了一图读懂的《河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新媒体推介产品,推出了一套有声读树——河北古书名木有声海报集,印制了一册古树名木的绿色“冀”忆画册,发布了一期《古树名木保护倡议书》,同时,拍摄录制了5集《燕赵多良木 共生守根脉》宣传片,在全国科普宣传周期间播放,这些在全省上下营造了浓厚的社会保护氛围。开展专题宣传活动。2023年举办了“燕赵多良木·盛世秀丰姿”主题摄影大赛,2024年又举办了第一届“保护古树名木·赓续中华文脉”书画大赛,成功吸引了全国各地10万多人积极主动咨询参与,扩大宣传氛围和力度,拓展了宣传渠道和宽度,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民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和热情,形成了古树名木保护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相互监督、保护光荣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健全保护制度,科学开展抢救复壮,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繁荣古树文化传承,强化宣传引导,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保护意识,为全省古树名木高质量保护保驾护航”,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二级调研员李喜臣说。

供稿: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责任编辑:欧阳雪】

漳浦法院高效化解“三资”纠纷 护航乡村振兴

4月7日上午,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深土镇某村党支部林书记将一面印有“法护三资,倾情为民”的锦旗送至漳浦法院赤湖法庭,代表村委会对法院通过公正司法妥善化解三起涉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纠纷表达感激。此次司法实践不仅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元,更彰显了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效能。

辽宁法院启动司法警察技能大比武 锻造新时代司法警务铁军

4月9日,辽宁省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传来新动态:辽宁省高院将于今年4至10月举办全省法院系统司法警察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训、战训结合"的创新模式,全面检验司法警察队伍实战能力,为审判执行工作构筑坚实安全保障。本次赛事构建"三位一体"考核体系,涵盖理论素养、体能储备、技能实战三大维度。

厦门市启动2025年春运保障暨涉海涉渔监管海上联合执法行动

2025年春运的第一天,为应对今年春运持续时间长、社会关注度高,以及可能面临的恶劣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牵头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海警局、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厦门通信中心等有关涉海单位,于1月14日正式启动为期40天的春运保障暨涉海涉渔监管海上联合执法行动。

厦门海洋渔业执法支队四大队:党建引领业务 创新“执法+服务”助推海洋工程

​近年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四大队党支部(以下简称四大队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执法+服务模式”,坚持党建业务“一盘棋”,在严格执法监管的同时,主动靠前服务海洋工程建设企业,多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仅提升了执法效能,还有效助力了海洋工程的高效推进。

黑龙江:推动冷水鱼冬捕与旅游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大庆、抚远、虎林等地,立足当地优质冷水鱼资源,开发了冬捕、民俗、游钓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实现了冷水鱼产业和文化旅游业有机融合,“中国冷水鱼之都”“中国淡水渔都”“四季全域游钓之城”等城市名片正在逐渐叫响。

国家宪法日:坚定法治信仰,筑牢法治基石

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纪念宪法的诞生,更要深入学习和贯彻宪法精神,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河北邢台:首家“消防主题影厅”正式亮相

邢台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辖区企业,在家乐园天乐城商业综合体内建成了全市首家“消防主题影厅”,让市民在观影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从中学习消防知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