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第十四届河北省沿海经济崛起带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在唐山市成功举办

李金辉讲话.jpg

中经联播讯(王金友)10月26日,第十四届河北省沿海经济崛起带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在唐山市成功举办,唐山市第四届高质量发展人才技术交流大会、唐山市第三届“凤还巢”人才发展推介大会同时举办。

本届大会旨在全面深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聚焦河北沿海地区转型发展需要和唐山市“4+4+N”产业链和重点项目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智力、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同时重点引导和推动唐山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为河北省沿海经济带创新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专家洽谈会.jpg

大会由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唐山市委、市政府主办,由省人才服务中心、唐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人才发展集团承办,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并行的方式举办。“线上”,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各大人才网站,以及抖音、快手、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招聘岗位,搭建对接平台,为需求单位和高层次人才搭建实时互联互通的便捷渠道;“线下”,在唐山南湖国际会展酒店和唐山市民服务中心B区设置会场,为需求单位和高层次人才提供面对面洽谈交流机会。大会包括启动仪式、京津冀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凤还巢”专家洽谈活动、第五届精英人才竞聘会、冀才进行时—沿海经济崛起带名企直播带岗活动、2024·第十八届环渤海人才网络招聘大会6项引才引智活动,定位准、层次高、形式活、内容实,取得了丰硕成果。 

汇聚27名唐山籍专家“凤还巢”,构筑乡情乡谊桥梁引导在外人才服务家乡发展

念故土情,怀桑梓意。围绕用活用好人才,充分激发唐山籍在外的企业家、各类人才回归家乡服务家乡发展的热情和活力,唐山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工作机制,举办第三届“凤还巢”人才发展推介大会,推动唐企归唐、唐才返唐、唐智聚唐。大会邀请到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7名唐山籍在外专家回唐,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企业亟需破解的技术难题建言献策。这些唐山籍在外专家学术造诣高,专业优势明显,而且更了解唐山实际,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唐山、看未来,不但能够满足企业的技术项目需求,更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贠超教授,此次大会与唐山新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就“不规则厚钢带智能制造自动折弯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签约,针对厚钢带的折弯方案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中国农业大学的赵云实验师与唐山博玉骨质瓷有限公司就“抗菌功能的陶瓷制品研制”项目签约,该项目有助于提高陶瓷釉的密度、耐磨性能和抗菌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这些将对提升唐山相关产业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启动会 颁奖.jpg

实施“凤还巢”人才回归工程,是深入落实新时代凤凰英才计划、引导和推动唐山籍人才回归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唐山市在动态掌握唐山籍在外人才底数、及时完善唐山籍在外人才信息库的基础上,发挥唐山籍在外人才优势,强化在外商会、校友会等作用,定期邀请唐山籍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家、技能人才、创新者等人才就唐山发展组织开展研讨,吸引在外人才回唐就业创业。此次人才发展推介大会选聘的10名“招才大使”,来自南开大学等10所不同高校,通过发挥自身影响力,广泛宣传推介唐山人才政策、人才生态和营商环境,能够带动更多的企业家、专家教授、科学家和各界人士来唐创新创业,实现以才荐才、以才引才,带动唐山市人才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院士联络处.jpg

 新建1家“院士联络处”以顶尖人才“智库”引领创新发展

瞄准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顶级智力,唐山市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积极助力转型升级加快提质增效。会上,新建中科东创(唐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院士联络处”。中科东创(唐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谯仕彦院士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谯仕彦院士长期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以来,双方开展了针对特养动物饲料资源增值技术的合作研究,充分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展特养动物低蛋白、低豆粕日粮开发,对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打造高品质新型蛋白绿色制造产业起到重要作用。

唐山市充分借助国家顶级智力、技术团队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不断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着力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目前,在开滦集团、中车唐山公司、曹妃甸工业区等重点单位共建立29家特邀院士工作站(院士联络处),柔性引进75名两院院士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累计承担科技项目212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16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744项。

近三年来,建站单位通过与院士及其团队开展合作交流、联合攻坚,取得技术突破86项,发表论文226篇,转化科研成果105项,实现经济效益8.1亿元,在唐山市科学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动会.jpg

成功签约14个智力技术项目,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迎来蓬勃发展新亮点

聚焦唐山市“4+4+N”产业链和重点项目发展需求,面向国内外大力引进能够填补产业空白、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科技智力技术项目,帮助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单位突破发展瓶颈。大会面向重点单位征集了144个智力技术项目需求,邀请到60名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现场参会洽谈。

经过前期点对点和会上深入对接,促成包括新能源与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在内的14个项目现场签约。其中,唐山现代工控技术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教授车延博就“AI智能量水测流与智慧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开展合作,综合采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自动化等现代技术,研发AI智能量水测流和智慧管理关键技术,将对农业灌区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唐山中弘广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王琇峰就“轨道装备智能监测系统”项目开展合作,将通过软硬件平台的开发,实现轨道交通设备预防性维护,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降低轨道交通的成本。河北满庭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唐明就“智能烹饪机器人研发项目”项目开展合作,将开发引入智能烹饪机器人,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烹饪效率与卫生标准。

qianyue.jpg

近年来,借助河北沿海经济崛起带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唐山市高质量发展人才技术交流大会等平台,先后邀请高端装备制造、精品钢铁、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的千余名京津专家来唐,签约智力技术项目600余项,多项填补国内乃至国际技术空白,创造了可观的人才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提升产业体系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提供了智力支撑。 

人才市场.jpg

人才市场4.jpg

现场2334名人才达成引进意向,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支撑力量

持续聚焦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唐山市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在面向重点企业和单位广泛征集人才需求基础上,积极发动京津冀地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参会。

人才市场1.jpg

着眼增强人才交流对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组织开展京津冀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的同时,积极改进方法、丰富形式,推出了精英人才竞聘会、网上直播带岗活动、环渤海人才网络招聘大会等。有1100家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对接交流,提供岗位需求2.3万个。其中,京津冀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筛选了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等15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参加了现场招聘。精英人才竞聘会上,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0家用人单位提供企划营销经理、财务经理、研发工程师等28个优质岗位,20位有着重点高校背景、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展开了竞争角逐,其中不乏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等一流院校的精英人才,最终16人达成签约意向。冀才进行时—沿海经济崛起带名企直播带岗活动,利用“招聘小程序”打通“快手、抖音、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的数据连接,带着广大网友在线逛会探会,现场推介人才需求岗位、人才引进政策、人才技术项目等,观看量达17万人次。环渤海人才网络招聘大会由“河北人才网”“唐山人才网”与西安、成都、沧州等15家人才网站联合举办,将持续到11月15日,进一步拓宽了唐山市企业招才选才的视野和渠道。1000余家企业参会、涉及岗位需求2.1万余个。

三友.jpg

人才市场2.jpg

大会当天,吸引了西南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的5000余名研究生、紧缺专业本科生、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线上线下洽谈交流,促成用人单位与2334人达成引进意向,其中博士9名、硕士244名,涵盖了河北沿海地区和唐山市亟需的光学工程、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装备制造等十余个专业领域。

新闻发布会2.jpg

下一步,省市两级将对企业、专家、人才及项目持续跟进,搞好针对性服务,进一步扩大大会成果。同时,以这次大会为契机,继续深入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和唐山市凤凰英才政策5.0,在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平台建设、人才活动开展、人才服务提升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刘莎莎】

中建对口支援长汀钢结构项目主体验收 15.7亿制造基地蓄势崛起

4月14日,位于中建集团对口支援的长汀绿色建材产业园内,福建省鹏远科工钢结构生产制造基地项目一期施工现场备受瞩目。只见两栋单层高16米以上重型车间厂房及宿舍1#楼已顺利封顶,完成主体建设和验收,工人师傅们全神贯注地进行施工作业,每一道工序都严谨有序、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厂房及附属楼和宿舍等施工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破界·智生”对话聚焦青年创新 深探园林行业未来新动能

海沧潮涌,智变风生。当AI浪潮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园林行业的未来正被数字技术与政策革新双重赋能。4月12日“破界·智生”大会上午场智慧火花的余温仍在流转,下午场的嘉宾对话将直面行业痛点,展开思想碰撞。六位青年对话报告以“智创未来”为主题,内容涵盖创新绿化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城市更新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他们在园林行业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漳州云霄供电:电力赋能 “链”通甜蜜产业

4月10日,在福建省好农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对枇杷果进行清洗、削肉、熬制、烘干等多道工序,空气中弥漫的浓浓果香让人垂涎欲滴。一旁,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云霄龙江韵)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对车间内开关设备进行细致检查。

良种筑基科技赋能 黑龙江甘南县葵花产业“向阳而生”

“目前已进行到第三批次的试验,通过前两次的试验数据显示,发芽率均在90%以上,符合种植标准。”在甘南县向日葵技术服务中心的检验室,检验员王萌正依据随机抽样法,对不同品种的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为今年春耕筛选出“冠军种子”。

前三季度黑龙江省渔业产值131.7亿元 同比增长5.8%

​12月24日,2024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水产品总产量达64.3万吨,同比增长5%,渔业产值131.7亿元,同比增长5.8%。

以负责任的榜样 引领可持续的未来!第二届“ESG榜样”盛典成功举办

12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二届“ESG榜样”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隆基绿能、小米集团、伊利集团作为“中国ESG榜样企业”在现场分享企业的ESG优秀实践案例,诠释如何“以负责任的榜样引领可持续的未来”。

湿地之美看青海 多方行动护生态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