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拜泉好物”西进成都,一场跨越南北的产业合作正在黄龙溪畔谱写新篇章。
9月20日,黑龙江省拜泉县在成都隆重举行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拜泉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其林带队,县委常委、副县长陈胜禹等领导出席活动并作推介发言。
会场外,拜泉县带来的棒棒娃大豆拉丝蛋白休闲食品、“都棒”鲜食玉米系列产品、天然苏打水、“北丰源”腐竹、鹤泉净米、“干恋情”干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不少参会者的目光。这些产品融合了黑土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一改传统农产品的朴素形象。
生态拜泉的现代化产业之路
王其林在致辞中说,拜泉县紧紧聚焦经济建设中心,立足生态禀赋和资源优势,加速构建“123”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发展大豆蛋白和食品加工一个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肉食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两个基础产业,深化发展大豆、天然苏打水、鲜食玉米三条产业链供应链。同时,加快推进纺织服装、大鹅、高端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生猪繁养加销一体化、梅花鹿养殖、鹌鹑养殖及卤蛋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王其林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推介会,让更多企业家了解拜泉、选择拜泉,在这片生机盎然、激情澎湃的土地上投资兴业、共绘蓝图。
“我们不仅要引资,还要引智。我们聘请经济发展顾问,是我们在经济发展关键阶段作出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些受聘的顾问都是在各自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资源的企业家和专家,他们的加入将为拜泉经济发展、产业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思路。”王其林在现场说道。
拜泉县优势与机遇
陈胜禹在作招商引资推介时详细介绍了拜泉县的生态禀赋、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发展潜力。重点就豆制品精深加工、天然苏打水高端饮品、鲜食玉米精深加工、肉食一体化、印染成衣等领域项目需求进行全面介绍。
陈胜禹在推介中介绍,拜泉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的核心区和北纬47°黄金线上,是世界公认的黄金种植带、黄金养殖带,拥有绿色有机标识57个,是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是我国非转基因大豆核心种植区,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40万亩以上。是全国鲜食玉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源自6500万年前的极冷泉为全球仅有的五大天然苏打水水源带之一,是稀缺的痕量资源。坐拥织布、染整、制衣、销售、电子商务于一体的闭合型纺织服装产业园。
陈胜禹表示,而今的拜泉拿出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全县53万干部群众的满腔热忱,诚邀大家共赴一场繁荣之约。诚邀各位企业家选择拜泉,携手共同打造高端大豆产业集群、天然苏打水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共同绘就拜泉产业发展新蓝图。
棒星公司的成功故事
作为拜泉县企业的优秀代表,黑龙江棒星科技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洋在推介会上分享了企业在拜泉的投资故事和发展经验。公司生产的大豆拉丝蛋白仿重组肉休闲食品等主打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八年时间,依托拜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与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棒星公司成为了拜泉县的纳税大户,2024年实缴税金达3,700万元,展现了拜泉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
与商协会与媒体签约促进战略合作
拜泉县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四川记者站、浙江省黑龙江商会、齐商总会河南分会、连云港市东北企业联合会进行签约,标志着跨区域联动机制的正式启动,更预示着各方将携手拜泉,进一步在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项目签约与顾问授牌深化合作关系
在本次推介会上,拜泉县与5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并进行了现场签约仪式。签约项目涵盖了大豆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签约额超过12亿元,创历史新高。
会上还举行了拜泉县经济发展顾问授牌仪式,聘请了多位在产业发展和经济学领域的企业家和行业专家为拜泉县经济发展把脉问诊、献智献策。
圆桌论坛共谋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在“共同擘画产业蓝图,凝聚经济发展力量”主题圆桌论坛上,来自拜泉县的代表与企业家代表、行业协会专家、新闻界的代表就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围绕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农产品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农产品精深加工等话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黑土地农产品与全国大市场对接的有效路径,为拜泉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视角。
未来展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本次推介会不仅取得了实质性的合作成果,还为拜泉县与西南地区企业建立了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拜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推介会为起点,进一步加强与西南地区企业的交流合作,定期组织互访考察活动,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落实。此次成都产业招商推介会,不仅是拜泉县“走出去”招商的重要举措,更是该县搭建开放合作平台、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的关键一步。通过本次推介会,拜泉县将进一步擦亮产业品牌、拓宽西南地区合作渠道,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之翼”。(魏伯勤 通讯员 王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