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线路故障得靠人工逐条巡检,现在有了智慧运维手段,10分钟就能定位故障区段,抢修效率大幅提升!”11月10日,国网鞍山供电公司配网智慧运维班员工在处理双山路双阳线10千伏线路故障时,深刻感受到了智慧班组建设带来的变革。

作为鞍山供电公司“先锋辽电,鞍电先行”卓越任务的核心抓手,配网智慧班组自组建以来,以机制革新为基、以技术创新为翼、以人才培养为要,推动配电自动化实现从“起步晚、底子薄”到“全省领先、包揽大奖”的跨越式发展,为辽宁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鞍电动能”。
据介绍,在三年前,相对于发达地区,鞍山供电公司整体配电自动化工作“起步晚、底子薄”:自动化终端配置不足、终端在线率差。随着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辽宁能源革命深化及鞍山城市电网升级需求,鞍山供电公司将配电自动化作为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抓手,以机制革新破局。在省内率先构建“两域双心”组织架构:在城区、县区公司将原有高压综合服务班调整为配网智慧运维班,在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生产管控中心下设信息化技术班和培养专班,组建起8个班组共61人的专业团队,该模式成为全省标杆。
为确保改革落地,鞍山供电公司建立“自查+部门验收”双重把关机制。同时,公司牵头编制《智慧运维班组验收方案》《自动化调试消缺流程》等5项省级指导性文件,承办全省智慧运维班组建设示范交流会,引领专业发展潮流。“机制理顺了,效率提升的闸门才算真正打开。”该公司配网管理部负责人徐峥表示。 “这个模拟量路由器能把单台自动化终端调试时间从2小时缩到40分钟,还和鞍钢集团达成了技术合作!”在鞍山供电公司电网工匠李斌领衔的创新工作室,这项实用型创新成果成为智慧班组技术突破的缩影。依托创新工作室,鞍山供电公司建立配电自动化人才培养机制,聚焦现场痛点研制工具,通过研发先后取得“配电自动化终端故障检测装置”“新能源后备电源—钠电池”等成果。其中钠电池解决了东北寒冷地区电池寿命短的难题,已在台安县供电公司成功应用。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鞍山供电公司建立“培训+竞赛+实战”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业务骨干为核心,定期开展头脑风暴、沙龙讲座,提升员工创新能力;组织自动化终端运维、无人机自适应飞行等新技术培训,开展终端运维竞赛、无人机巡检竞赛,“以赛促训”激发青年活力。青年员工周昱印从竞赛选手转型为教练,代表辽宁省电力公司参加国网自动化竞赛斩获团队一等奖。40人的自动化柔性团队平均年龄仅28岁,成为技术攻坚生力军。
如今走进鞍山供电公司工厂化预制车间,772台自动化终端正在进行标准化调试。这背后,是鞍山供电公司推动配电自动化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升级”迈进的缩影。2025年,该公司持续加码投入,在“两域双心”模式基础上成立配网智慧运维管控专班,支撑配网全景平台数据监测与分析,形成“管控—执行—支撑”闭环体系。未来,鞍山供电公司还计划改造296条自动化线路、新增160条标准化配置线路,推动馈线自动化覆盖率从34%提升至60%,将故障平均停电时间压减到4小时以内,用智慧力量为地方发展保驾护航。
示范引领带动全域提升。在康欣花园中心站,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测站房温度、局放等参数;在森林草原防火线路,“四遥”系统实现视频监控与远程定值调整;台安地区正打造省内首个全自愈示范县,线路故障定位、隔离、转供全程智能化,预计减少停电时户数1.2万时户。今年8月,在辽宁省电力公司首届配电自动化技能竞赛中,鞍山供电公司代表队包揽全部最高奖项,以绝对优势斩获团体一等奖,创造配网专业参赛史上最佳成绩。
从机制破冰到创新蝶变,再到全局提质,国网鞍山供电公司配网智慧班组以配电自动化为支点,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的跨越,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鞍电方案”。未来,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智慧班组建设,以更智能的运维、更可靠的供电,为鞍山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