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京津冀共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河北启动“两业”融合试点建设

新冬不寒,春日常在。11月14日,河北省人社厅在保定市举办“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暨京津冀共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活动”,在唐山市、保定市启动“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发布河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和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力促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并签署京津冀共建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议。

为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人社部、工信部、商务部、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了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包括河北省唐山市、保定市在内的全国确定39个城市被确定为试点城市。

活动现场,唐山人才发展集团、保定优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别与唐山钢铁集团重机装备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制造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探索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相互联动的创新路径,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效协同的发展格局。

省人社厅发布了2025年河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和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分别征集3206家先进钢铁、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制造业企业的3万多个岗位6万个职位和3286家民营企业的8198个岗位18万个职位,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制造业企业、优质民营企业集聚,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高效衔接。

在同步举办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力促就业专场活动中,来自保定和唐山的112家制造业企业通过“线下+线上”方式,设置企业展位、政策咨询区、面试室等专区,同步开展“直播带岗”活动,面向京津冀区域精准推送2500多个岗位,促进京津冀紧缺人才和劳动力优势互补、精准对接和“错位共享”。

“唐山和保定的制造业发达,急需科研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它们提供专业、精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河北省人社厅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试点城市将立足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着力在打造招聘用工联合体、跨企业培训联合体和创新联合体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努力培育制造业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

活动中,京津冀人社部门还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雄安三个京津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三地园区协同联动机制,在推动产业集聚、开展结对共建、组织联合招聘、开展联合培训、打造服务品牌等方面开展合作互动,以“1+1+1>3”的协同效应为“两业”融合、创新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人力资源服务。

此次三地共建人力资源产业园是在前期充分实践基础上的扩围加力,2023年3月,京津冀人社部门在廊坊三河市联合建成全国首家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吸纳三地43家优质机构入驻,涵盖猎头、招聘、培训、人才测评等全链条业务,已举办各类招聘、交流、竞赛等活动260余场次,服务三地企业3657家,累计营收37.62亿元,向三地输送各类人才5万多人次,推动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通讯员 王新文)



【责任编辑:成辉】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暨律企对接深度交流恳谈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专家组副组长、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专家咨询委员皮艺军,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徐家力,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总编黄凤荣,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刘云枫,北京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副会

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 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增”

10月20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在海埂会堂举行。会上,相关部门全面介绍了“十四五”以来云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情况,重点阐述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的实践成果,并现场回应记者提问,展现出符合云南实际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十四五”期间,云南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较2020年提升19个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在海口开幕

10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南省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在海口开幕。活动以“共建自贸港 共享新机遇”为主题,深化区域产业转移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云南绿色能源装机突破1.5亿千瓦,居全国首位

云南省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力推动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能源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稳定发挥。

2025世界储能大会在宁德开幕 聚焦零碳科技与产业新未来

9月17日,宁德这座被誉为“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的城市,迎来了储能领域的年度盛会——2025世界储能大会盛大开幕,以“零碳·科技”为永久主题 ,“储能新纪元 零碳启未来”为年度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400余位政产学研领域的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储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开启储能产业新纪元。

“大地流彩”2025黑龙江省村厨村艺大荟在集贤县成功举办 多元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9月7-8日,一张近8米高的工艺巨椅矗立在集贤县光辉村,迎来“大地流彩——2025黑龙江省村厨村艺大荟”的举办。活动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旅游厅、省文联指导,省龙菜产业协会技术支持,集贤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黑龙江省优势互动传媒运营、北大荒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冠名赞助

云南公布首批水文化遗产名录 19项瑰宝云端亮相引领活态传承

近日,一场特殊的“云端探访”在全网引发关注--云南省首批水文化遗产名录通过直播形式正式向社会公布:19件历经层层筛选的水文化瑰宝集体亮相。此次名录从全省806件水文化遗产资源中脱颖而出,经过基层申报、材料初审、专家多轮论证推荐、跨部门集体研究等近一年的严谨流程,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58℃极寒之城开启9个月超长供暖!全国最早,智慧供热保障民生

9月1日,内蒙古根河市与额尔古纳市同步开启供暖阀门,以长达9个月的供暖周期成为全国首批供暖城市。这两座地处大兴安岭北麓的"极寒之城",凭借年均气温-5.3℃、极端低温-58℃的严寒数据,再次刷新全国供暖季时长纪录。据呼伦贝尔市气象部门监测,当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在经历35℃以上高温时,根河、额尔古纳两地夜间气温已骤降至个位数。

阿拉善高新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凭借丰富的资源禀赋、优越的产业政策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众多民营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市场拓展,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为阿拉善高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福建龙海开渔季启航:1253艘渔船扬帆出征 首批渔获即将上市

经过三个月半的“休养生息”,8月16日12时,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迎来了开渔时刻,全区1253艘渔船扬帆出海,开启新一轮耕海牧渔的征程。在浯屿岛活动现场,一艘艘渔船披彩而待,安静了三个半月的渔港热闹起来,每艘渔船都承载着渔民对丰收的期盼。

云南暑期文旅消费季全面启动 推出八大主题活动激发市场活力

8 月 7 日,“文旅惠民乐民 共享美好生活” 云南省暑期文旅消费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隆重召开。会上,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云南省暑期文旅消费活动的相关情况,并积极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为大家展现了云南暑期文旅市场的丰富内涵与巨大活力。

藏东风味彰显文化自信,融合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2025 年昌都市【第二届】美食大赛圆满成功

2025 年 8 月 1 日,由昌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昌都市商务局承办,福建、天津、重庆三省市援藏工作队及市公安局、文旅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协同保障的 2025 年昌都市 “中华美食・西藏味道”—— 寻味昌都・舌尖百味【第二届】美食大赛,在昌都市区茶马广场圆满落幕。

依安县创新"三链融合"模式 构建联农带农新机制

近年来,依安县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地联合与合作关系,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聚焦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定制农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厦门开展港口大型起重设备专项安全检测 护航超千万标箱物流体系

为保障厦门港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厦门市特检院对厦门集装箱码头上百台特种设备逐步开展专项安全检验,重点对码头核心作业设备——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桥)和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龙门吊)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为港口安全生产筑牢技术防线。

2025东北四省(区)“村BA云集”宝清开集 乡村振兴活力绽放

月17日晚,大地流彩——2025年东北四省(区)和美乡村篮球联赛(村BA)暨黑龙江赛区“村BA云集”在宝清县文创中心广场火爆开集。当天,赛事精心打造的“村BA云集”专属活动、熙攘的后备箱集市与香气氤氲的烟火集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球迷纷至沓来。

厦金渔业产业合作研讨会厦门举办 共绘两岸渔业融合发展新蓝图

6月16日,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渔业分会在厦门成功举办“厦金渔业产业合作研讨会”。作为中国渔业协会和福建省水产学会主办的“闽台渔业合作论坛”配套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以“厦金渔业合作,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两岸专家学者、商协会主要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及业界同仁,共同探讨厦金渔业产业的技术创新、经贸合作和市场机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