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息联播(覃新成 季飞鹏 江启德)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渗透以及市场认可度的提升,自动驾驶企业纷纷涌入IPO赛道,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融资热潮。从纳斯达克到港交所,自动驾驶企业竞相上市,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自动驾驶企业IPO热潮涌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多家自动驾驶及相关企业成功上市或正在筹备上市。例如,10月25日,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0月24日,智驾独角兽地平线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此外,还有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等自动驾驶领域知名公司也即将完成上市流程。这些企业的成功上市,不仅标志着自动驾驶行业正在加速向资本市场迈进,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自动驾驶未来的高度期待。
资本助力,加速技术产业化应用
自动驾驶企业纷纷上市的背后,是资本对其技术实力和商业化前景的认可。以文远知行为例,自2017年成立至今,公司已先后完成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广汽、英伟达、IDG资本、启明创投等,累计融资超10亿美元。这些资金的注入,为文远知行在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货运车、自动驾驶环卫车和高阶自动驾驶等五大产品阵营的研发和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样,地平线在上市前也完成了11轮融资,融资总额为23.6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上汽集团、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比亚迪等风险投资和产业资本。这些资本的助力,加速了自动驾驶企业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盈利曙光初现,商业化路径探索中
尽管自动驾驶企业纷纷上市,但盈利问题仍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以文远知行为例,2021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43亿元、7.59亿元和10.58亿元,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5.17亿元。由于高昂的研发支出,文远知行在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超50亿元。地平线也面临类似的情况,2021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11.43亿元、18.8亿元和23.66亿元,合计亏损超过175亿元。然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化路径的逐步清晰,自动驾驶企业的盈利曙光已初现端倪。多家车企表示,正在寻求商业化方案,希望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等方式提高盈利能力。
IPO募资:短暂解决资金压力,仍需自我造血
IPO募资虽然可以短暂解决自动驾驶企业的资金压力,但长期来看,企业仍需通过自我造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自动驾驶企业必须在技术储备、研发速度与商业化路线上适应市场变化,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因此,自动驾驶企业需要在提升技术实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商业化路径,通过优化产品组合、拓展应用场景、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来增强盈利能力。
自动驾驶企业纷纷上市,标志着自动驾驶行业正在加速向资本市场迈进。在资本的助力下,自动驾驶企业有望加速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盈利问题仍是自动驾驶企业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化路径的逐步清晰,自动驾驶企业的盈利曙光已初现端倪。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自动驾驶企业能够在资本的支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智能汽车的未来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