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息联播(张效民 江启德 刘维民 张宏)在短视频平台上,中老年题材微短剧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银发族的新宠。然而,这股热潮背后却暗藏诸多争议,从内容局限到收费模式,再到对“银发经济”的影响,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闪婚老伴是豪门》海报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群体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微短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迅速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从《闪婚五十岁》到《闪婚老伴是豪门》,再到《保洁老妈无极归来》,这些以中老年人婚姻、家庭、事业奋斗等为主题的短剧,迅速成为新的流量焦点。据统计,40至59岁人群已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达到12.1%。这一数据无疑证明了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的市场潜力和影响力。
然而,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的火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争议。首先,这些短剧的内容普遍较为单一,情节俗套,甚至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例如,《闪婚老伴是豪门》中,58岁的离异女性与一位大集团董事长闪婚,最终发现董事长养女居然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这样的剧情虽然充满戏剧性,但却缺乏现实依据,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此外,部分微短剧为了追求点击量和流量,不惜炮制过于夸张、离奇、不合逻辑的情节,进一步加剧了内容同质化的现象。
其次,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的收费模式也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些短剧普遍采用前几集免费观看,后续剧情需付费解锁的方式吸引观众。然而,一些观众在追剧过程中,往往因为剧情的诱惑而不断充值,最终花费了大量金钱。据媒体报道,不少中老年观众因沉迷微短剧而花费数千元甚至数万元。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观众的利益,也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微短剧平台利用中老年人的数字困境和情感需求,通过诱导消费、自动扣费、重复收费等手段,对中老年人进行“围猎”。这些平台往往先通过短视频平台上的切片视频吊起观众的胃口,再诱导观众至微短剧小程序付费解锁。一旦观众点击、付费,就会被投放公司精准捕捉,成为重点投放用户。如此一来,中老年人就被算法和资本紧紧“围猎”,难以自拔。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商业利益驱动的结果。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随着子女长大成人、离开家庭,许多中老年人面临着孤独和失落的问题。这些短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他们的情感空白,但其单一的内容和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却值得我们深思。
因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中老年人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同时,短剧制作方和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多样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低俗化。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应关注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健康、有益的娱乐产品。
总之,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的火爆现象既反映了市场需求,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当理性看待这一现象,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警惕其中的潜在风险。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中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丰富的文化环境,推动整个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