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阿拉善高新区:工业千帆竞发潮涌动 破浪前行势如虹

岁月如歌,巨变如擘。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工业发展腾笼换鸟,焕新赋能,迭代升级,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车间到产品,从工厂到产业园区,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再到未来产业,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场景,散发着钢筋铁骨般的力量与火花飞溅的独特魅力。

01.jpg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谋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阿拉善高新区巴音敖包工业园区的内蒙古灵圣蛋氨酸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蛋氨酸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大型机器轰鸣作响,一片大干快干的繁忙景象,部分装置设备已进入安装阶段。内蒙古灵圣蛋氨酸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高贯文说:“内蒙古灵圣蛋氨酸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蛋氨酸项目,现在已开工34个单体,设备采购已经完成了9亿元。预计在年底,丙烯醛车间能建成试生产,目前土建已完成80%,部分车间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工业企业张弓满弦、生产线高效运转、产品源源流出……阿拉善高新区处处涌动着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加速布局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等产业,打造全产业链,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工业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历经企业改制、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等,工业内部结构日趋完善,多种经济体制竞相发展,工业发展活力十足、经济总量不断扩大。1-8月,阿拉善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增速位列阿拉善盟第二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超过285亿元。“‘十四五’以来,阿拉善高新区以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好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做大做强“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夯实产业链基础,优化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园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阿拉善高新区投促局副局长于强告诉记者。

企业串珠成链、产业聚链成群、发展集群成势,阿拉善高新区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24年,高新区共实施盟级重点工业项目31项,总投资780.72亿元,年内计划完成95.04亿元;1-8月,高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8亿元,总量占全盟到位资金的50.3%,同比增长50.9%,高于全盟增速22个百分点。其中区外到位资金62.5亿元,总量占全盟到位资金的46.7%,同比增长33%。走进内蒙古圣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吨MAPD和DAP车间,新设备正在调试,工人们正在有序巡检,保障试生产顺利运行。内蒙古圣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满华激动地说:“这几年在高新区政府支持和关怀下,从一个系列的产品扩展到三个系列的产品。目前,我们有几个产品因为产能不足,所以说计划在今后要继续扩展。同时,我们去年新建了一个车间,新上了一个项目,年产300吨的MAPD跟DAP产品,这也是属于我们主打产品的一个补充。目前所有试生产前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办理完了,马上要进行试生产。”

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升级

可视化管控、自动化生产、精细化管理……近年来,设备升级和技术革新的热潮不断席卷阿拉善高新区各大企业。

02.jpg

作为阿拉善高新区本土企业的代表之一,内蒙古庆华集团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炼焦生产线上,一台拥有“360°旋转手臂”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着设备上方的导轨缓缓“走”到设备前,不停转动着带有测温、采集表计数据、观测设备状态的“眼睛”,对生产线的正常运行情况进行探测。内蒙古庆华集团庆华煤化焦化事业部工程师曹冠林表示,“在投入运行前期,我们对这个机器人进行了点对点的测试,能精确识别各类仪器仪表的读数、设备的外观、温度状态,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将替代人工实现远程巡检。在事故和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特巡和定时巡检的任务,实现远程在线监测。在减少人工的同时呢,大大提高安全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4.jpg

扩产增效离不开科技支撑,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持续投入升级新设备、新技术,扩能增产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强化产学研合作,加速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清晨,记者走进内蒙古泰兴泰丰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厂区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眼前所见与印象中的传统靛蓝厂大不相同,这里干净整洁,没有刺鼻的异味。

内蒙古泰兴泰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虞红铭说:“公司累计投入2.5亿元,实施了12余项技术改造,建成投运了水、气、渣全覆盖的环保设施,全力打造无异味工厂和绿色工厂,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泰兴泰丰化工有限公司的绿色发展成为阿拉善高新区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转型发展全过程,鼓励重点企业提升改造,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引领行业高效化、低碳化发展。同时,阿拉善高新区聚力将园区打造成为承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园区优化整合、提档升级,激活园区承载力,吸引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户,促进更多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转化落地。

03.jpg

工业园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产业汇聚、活力涌动。如今,阿拉善高新区工业经济稳步提升、产业发展气势如虹、科技创新勇攀高峰,经济发展历经巨变、华丽转身,开启了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区的崭新篇章。(赵小丽 王鑫 胡乌达木)

供稿: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责任编辑:孟菲菲】

紫云村:高山之巅的乡村振兴实践,乡村CEO引领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在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的群山之巅,海拔约1200米的紫云村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华东屋脊。作为宁德市首批乡村CEO的派驻村落,这里不仅以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和夏季24℃的凉爽气温成为天然避暑胜地,更在乡村CEO的专业运营下,凭借红色底蕴与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暨京津冀创业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20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获一等奖10月24日,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暨京津冀创业创新大赛总结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并为大赛获奖项目颁奖。其中,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经过历时近半年的角逐,吸引4583个项目参赛,“融玑智肤——面向人机交互应用的多模态感知电子皮肤”“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多场景先进激光通信解决方案”等17个项目脱颖而出,分获不同赛道的一等奖。今年,京

湖北两座万吨级桥梁同日成功转体 跨铁施工实现“零干扰”

在位于武汉市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的万家咀大桥,重达约1.4万吨的桥体沿逆时针方向平稳旋转54°,精准横跨下方繁忙的武黄铁路线,实现桥梁结构的精准对接。作为双柳长江大桥首个完成转体的主线桥梁,此次转体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龙海区第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 千名学子赛场展风采

10月17日,由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教育局、区文体旅局主办,龙海一中、区少体校承办,福建省海新集团有限公司、漳州市体育产业协会、晨晖文传协办的龙海一中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暨“海新杯”龙海区第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区体育场举行。龙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典华,副区长曾润伍等领导参加了活动。

西部融合派出所深耕畲乡平安建设 “民族文化+警务服务”筑牢团结防线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作为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村落,承载着独特的民族习俗与情感联结。为进一步厚植民族团结根基、织密民生安全防线,西部融合派出所以“民族文化为桥,服务群众为核”,深入村内开展多维度专项活动,让民族团结的暖流浸润人心,让安全守护的屏障覆盖畲寨。

衡德高速改扩建关键节点突破 龙华镇西环分离立交建成通车

10月15日,随着最后一道标线的施划完成,衡德改扩建项目龙华镇西环分离立交顺利建成通车。这座横跨衡德高速主线桥梁的建成,不仅标志着衡德改扩建项目取得关键进展,更打通了龙华镇区域交通的 "堵点",为景州连接线跨线桥的拆除奠定了坚实基础。

厦门向海投放2.4亿尾鱼虾苗,23年“蓝色守护”重塑湾清鱼欢

近日,一场旨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在厦门市欧厝渔业码头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牵头组织,是同安新城丙洲岛东北侧岸线整治工程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

甘南县构建“三化协同”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连续六年超90%

多年来,甘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大气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紧密结合,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原则,不断在全量还田和离田利用上发力,构建了“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形成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三化协同”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初秋黑土绽金芒:依安上游乡马铃薯丰收奏响“致富三重奏”

走进依安县上游乡建明村共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马铃薯种植地块,马铃薯收获机宛如“铁牛”般来回穿梭。一个个肥硕的马铃薯从黑土地中被翻挖出来,滚落至传送带上,铺满田埂,好似一个个“金元宝”。工人们分工明确,有序地进行分拣、装袋,等待装车发货。如今,机械化采收已成上游乡马铃薯种植“标配”,既提效降本,又减少薯类破损,为丰收筑牢了“硬件支撑”。

河北衡德高速改扩建工程迎省厅督导,高标准攻坚质量安全双目标

9月2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占生到衡德改扩建项目进行督导调研。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处处长封晓黎参加调研,河北交投集团副总经理李敬东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钢桁梁合龙,全线桥隧主体工程完工

8月18日,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简称“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钢桁梁合龙,标志着西十高铁全线桥隧工程主体工程完工。据悉,汉江特大桥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跨越丹江口水库库区,是世界最大跨度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也是西十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

沈海高速漳州万安互通正式通车 打造智慧交通新枢纽

为激活创业培训内生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辽宁省鞍山市人社局就业中心于8月15日启动“创业培训讲师研磨交流”系列活动,首站落地千山区。活动通过“研讨+实践+共享”多维模式,为讲师团队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助力创业者突破瓶颈,为全市创业生态注入新动能。

昆明经开区创新"院坝课堂"模式 推动消防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连日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指战员们深入街道、社区等地,以“院坝课堂”为载体,广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织密消防安全网,让群众在家门口沉浸式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技能,提升了消防安全意识、应急处置和自防自救能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