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亲临福建永泰县考察葡萄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永泰县葡萄曜非物质文化展览馆,明文军对永泰县致力于藤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所取得的成效予以高度认可。明文军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自信。
永泰县,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葡萄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尤为引人注目。
永泰县葡萄曜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山葡萄藤编织制作技艺,是永泰县民间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
山葡萄藤编织制作技艺在永泰县西北方的丹云赤岸一带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素有“三岭又五坑,坑坑有藤艺”之称。这一技艺以其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和流变性等特点,于2022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作为永泰县山葡萄藤编织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庆明创立的植福实业有限公司,专注于山葡萄藤编织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远销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张庆明还注册了“葡萄曜”商标,并申请了多项专利,为技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更好地展示和传播山葡萄藤编织制作技艺,永泰县在樟城镇设立了葡萄曜非物质文化展览馆。该展览馆位于泗洲路植福实业有限公司内,分为两层,一楼为陈列展示区,二楼为制作体验区,面积约280平方米。走进展览馆,琳琅满目的藤编工艺品映入眼帘,包括时尚的藤编包、别致的生活器具和精美的小挂件等,无不展现出这项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永泰县还积极举办各类非遗活动和文化交流,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对山葡萄藤编织制作技艺进行多场景、多角度的展示和传播。截至目前,葡萄曜藤编技艺在抖音官方账号已拥有5138名粉丝,获赞2.2万次;其淘宝旗舰店也积累了1.4万多名粉丝,手工编织包及手工吊坠等商品备受青睐。
永泰县在葡萄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为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金向友 陈金新 通讯员 张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