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石家庄讯(王金友 通讯员/张东 )2月26日至3月26日,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携手举办以“赓续协同新征程,人社惠民谱新篇”为主题的2025年京津冀人社协同活动月,落实人社部以及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的部署安排,通过劳务协作、专家服务、社保联动等多维度合作,为京津冀人社协同发展注入强劲新动力。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 刘伯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司长 张立新
2月26日,活动月启动仪式在石家庄隆重举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张立新分别致辞。他们总结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显著成绩,并勉励人社部门打破地域壁垒,凝聚发展合力,进一步健全协同机制,谋求新的突破,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京津冀人社协同取得更大成就。
启动仪式上,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签署了《2025年京津冀人社协同行动书》《京津冀人社法制建设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以及《京津冀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框架协议》三项重要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不仅强化了2025年协同工作的统筹部署,建立了人社法治协同机制,还健全了劳动保障监察联合执法体系,标志着京津冀人社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迈出了坚实步伐。
启动仪式当天,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与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联合举办了“京津冀协作·就业直通车”大型融媒体促就业活动。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五省六方”劳务协作联盟,持续拓展京津劳务市场。活动现场,“庄里集”巡回式零工市场开创了就业服务新模式,10名职业指导师为求职者提供了个性化的“一对一”职业指导服务。228家企业提供了7793个优质岗位,其中京津企业57家提供了3720个岗位,涵盖了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绿色农业等重点产业。活动吸引了2652名求职者现场达成就业意向,人社部门还安排了专人护送,精心准备了就业大礼包,并集中“点对点”输送了4车次200名劳动者到京津就业。
与此同时,26日至27日,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了京津冀专家服务活动。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以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优秀专家学者深入河北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企业,把脉问诊、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此次活动旨在推进京津冀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将京津科研创新优势转化为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在活动期间,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还举办了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以及河北省毕业生招聘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了对接平台,拓宽了京津就业渠道,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三地还深化了社保协同,商定了2025年京津冀社保经办重点协同工作,统一了三地行风服务规范标准,推动了劳动关系协调师协同认定,强化了人才队伍建设。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财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赵广路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财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赵广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入阐述了河北省人社厅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新举措与未来规划。他指出,本次活动旨在精心策划一系列创新合作项目,核心聚焦于劳务协作与京津冀企业联合招聘两大板块。特别是携手京东、华为等领军企业,通过深化劳务协作,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毕业生在京津冀区域内拓宽就业路径,使之更加顺畅无阻。这一平台的搭建,不仅强化了合作机制,更力求使之更加完善与高效。
赵处长还提到,张伯礼院士率领的专家团队将通过对接石家庄的生物制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重点企业,通过产业升级与项目深度合作,旨在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将研究课题提升至新高度,助力企业实现项目的质量提升与效益增长,从而推动三地人才资源的共同引进、培养与共享。
展望未来,赵处长透露,河北省人社厅将进一步探索建立社保服务同质同标的办理机制,以加强区域协同。为此,河北省人社厅已与京津两地人社部门签署了上述三项重要协议,为2025年三地人社工作的协同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在机制创新与联合执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同时,河北省正致力于通过实施“1+4”行动方案,拓宽“河北福嫂”在京津地区的就业渠道,提升其服务效率与质量。针对福嫂公寓项目,赵处长表示,将在北京、天津建设以“福嫂家政”为代表的转移疏解基地,旨在更精准地捕捉市场需求,实现高效对接,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福祉与就业质量。
本次活动月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不仅能推动京津冀地区就业创业活力的持续迸发,还可以促进人才共引共享提质升级,实现社保服务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深化。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将继续携手前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推进协同发展,共同书写人社事业新篇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