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紫云村:高山之巅的乡村振兴实践,乡村CEO引领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在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的群山之巅,海拔约1200米的紫云村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华东屋脊。作为宁德市首批乡村CEO的派驻村落,这里不仅以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和夏季24℃的凉爽气温成为天然避暑胜地,更在乡村CEO的专业运营下,凭借红色底蕴与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气候禀赋:24℃康养避暑天堂引客来

“这里的夏天根本不用空调,晚上睡觉还得盖薄被!”来自福安的缪女士一边在农家小院品茶,一边惬意地说道。她与紫云村村民签下了3个月的租约,成为夏日里众多“候鸟式”旅居者中的一员。在紫云村,像缪女士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他们或在山林间越野观瀑,或在溪畔悠然赏鱼,或在古廊桥上舒展身心,尽情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清凉与静谧。

紫云村所在的周宁县,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平均海拔约800米,盛夏日均气温保持在24℃,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先后斩获“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国家级生态名片。而作为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紫云村更是将这份气候优势发挥到极致,“天然空调城”的美誉早已远近闻名。乡村CEO入驻后,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避暑康养资源,让每年夏季前来打卡的游客数量持续攀升。

银发旅居:从过客到村民的深度转变

“在这里住了两年,早就把紫云当成第二个家了!”79岁的高培德是村里年长的长租游客,两年前经子女推荐来到紫云村后,便深深爱上了这里的生活。他不仅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友,还牵头建起微信群,分享乡村生活的点滴乐趣。

据紫云村党支部书记郑财登介绍,在乡村CEO的协助下,村里建立了规范的旅居服务体系,每年7月至10月旅游旺季,短租游客络绎不绝,其中租住3个月的游客占比最高,旺季时旅居人口甚至超过村里的常住人口。为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乡村CEO牵头推进旅游设施升级,改造荷花池景观、修缮红色研学基地,增设共享茶吧、露营区等,让游客的旅居体验从简单观光升级为深度居住。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也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在乡村CEO的引导下,村民通过出租房屋、经营农家乐、售卖土特产等方式,年增收介于6000元至10万元之间,日子越过越红火。

红韵赋能: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新动能

紫云村的魅力,不仅在于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更在于红色历史的厚重底蕴。作为闽东著名的革命老区村,中共周墩中心县委旧址等红色遗址静静矗立,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今年,在宁德市农业农村局的统筹推动下,紫云村创新引入乡村职业经理人机制,计划投资600万元推进红色教育与茶旅融合项目。依托红色遗址、高山云雾茶、高山土豆等特色资源,盘活传统古民居与陈奶兰故居,着力构建集红色教育、生态康养、茶旅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同时,乡村CEO牵头规划建设森林步道、水上娱乐、研学基地、网红直播点等配套设施,全方位展现紫云村的产业特色、生态优势与革命历史。

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的碰撞,让乡村旅游更具内涵。游客们在感受清凉气候的同时,走进红色遗址,聆听革命故事,在山水之间接受红色洗礼,文旅融合的魅力不断彰显。

产业升级:银发经济点亮振兴新引擎

随着旅居人口的持续增加,紫云村的产业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在乡村CEO的运营下,村内已开设3家规范化农家乐,经营者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调整营业时间,既保障了游客的餐饮需求,又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乡村CEO还积极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鼓励村民售卖高山云雾茶、高山土豆等特色农产品,让优质土特产成为游客餐桌上的美味,也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银发经济不是简单的‘养老’,而是要让长者活得精彩。”周宁县宣传部副部长黄川铭表示,当地将持续深化“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在乡村CEO的专业助力下,推动“云端周宁·24℃康养空间”核心IP建设。如今的紫云村,正在乡村CEO的领航下,以生态为基、红色为魂、产业为脉,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让银发经济成为推动山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孟菲菲】

“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暨京津冀创业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20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获一等奖10月24日,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暨京津冀创业创新大赛总结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并为大赛获奖项目颁奖。其中,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经过历时近半年的角逐,吸引4583个项目参赛,“融玑智肤——面向人机交互应用的多模态感知电子皮肤”“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多场景先进激光通信解决方案”等17个项目脱颖而出,分获不同赛道的一等奖。今年,京

湖北两座万吨级桥梁同日成功转体 跨铁施工实现“零干扰”

在位于武汉市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的万家咀大桥,重达约1.4万吨的桥体沿逆时针方向平稳旋转54°,精准横跨下方繁忙的武黄铁路线,实现桥梁结构的精准对接。作为双柳长江大桥首个完成转体的主线桥梁,此次转体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龙海区第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 千名学子赛场展风采

10月17日,由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教育局、区文体旅局主办,龙海一中、区少体校承办,福建省海新集团有限公司、漳州市体育产业协会、晨晖文传协办的龙海一中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暨“海新杯”龙海区第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区体育场举行。龙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典华,副区长曾润伍等领导参加了活动。

西部融合派出所深耕畲乡平安建设 “民族文化+警务服务”筑牢团结防线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作为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村落,承载着独特的民族习俗与情感联结。为进一步厚植民族团结根基、织密民生安全防线,西部融合派出所以“民族文化为桥,服务群众为核”,深入村内开展多维度专项活动,让民族团结的暖流浸润人心,让安全守护的屏障覆盖畲寨。

衡德高速改扩建关键节点突破 龙华镇西环分离立交建成通车

10月15日,随着最后一道标线的施划完成,衡德改扩建项目龙华镇西环分离立交顺利建成通车。这座横跨衡德高速主线桥梁的建成,不仅标志着衡德改扩建项目取得关键进展,更打通了龙华镇区域交通的 "堵点",为景州连接线跨线桥的拆除奠定了坚实基础。

厦门向海投放2.4亿尾鱼虾苗,23年“蓝色守护”重塑湾清鱼欢

近日,一场旨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在厦门市欧厝渔业码头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牵头组织,是同安新城丙洲岛东北侧岸线整治工程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

甘南县构建“三化协同”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连续六年超90%

多年来,甘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大气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紧密结合,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原则,不断在全量还田和离田利用上发力,构建了“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形成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三化协同”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初秋黑土绽金芒:依安上游乡马铃薯丰收奏响“致富三重奏”

走进依安县上游乡建明村共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马铃薯种植地块,马铃薯收获机宛如“铁牛”般来回穿梭。一个个肥硕的马铃薯从黑土地中被翻挖出来,滚落至传送带上,铺满田埂,好似一个个“金元宝”。工人们分工明确,有序地进行分拣、装袋,等待装车发货。如今,机械化采收已成上游乡马铃薯种植“标配”,既提效降本,又减少薯类破损,为丰收筑牢了“硬件支撑”。

河北衡德高速改扩建工程迎省厅督导,高标准攻坚质量安全双目标

9月2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占生到衡德改扩建项目进行督导调研。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处处长封晓黎参加调研,河北交投集团副总经理李敬东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钢桁梁合龙,全线桥隧主体工程完工

8月18日,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简称“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钢桁梁合龙,标志着西十高铁全线桥隧工程主体工程完工。据悉,汉江特大桥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跨越丹江口水库库区,是世界最大跨度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也是西十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

沈海高速漳州万安互通正式通车 打造智慧交通新枢纽

为激活创业培训内生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辽宁省鞍山市人社局就业中心于8月15日启动“创业培训讲师研磨交流”系列活动,首站落地千山区。活动通过“研讨+实践+共享”多维模式,为讲师团队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助力创业者突破瓶颈,为全市创业生态注入新动能。

昆明经开区创新"院坝课堂"模式 推动消防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连日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指战员们深入街道、社区等地,以“院坝课堂”为载体,广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织密消防安全网,让群众在家门口沉浸式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技能,提升了消防安全意识、应急处置和自防自救能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