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金秋时节,硕果可期。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暨律企对接深度交流恳谈会在京隆重举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专家组副组长、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专家咨询委员皮艺军,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徐家力,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总编黄凤荣,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刘云枫,北京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朱崇坤,北京市企业联合会、北京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刘晨雪,北京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副秘书长王树杰,北京市房山区爱国拥军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段维一,北京正义律师事务所主任吴有龙,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庞红兵,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也迪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吴振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杜兆勇,北京山东企业商会副会长、心海集团董事长鲍世超,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宣传部长逄井然,新华社记者杨建新,法治日报记者王晓芸,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部门主任侯占厂,法治周末记者贺斌,中国食品报记者田涧,新华社.中国搜索运营总监宿利忠,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特聘专家候宝达、陈力元等来自法学界、律师界、新闻传媒界以及企业界的100余位嘉宾出席活动。全国收听收看网络直播的社会各界人士达90余万人。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系列公益活动由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北京正义律师事务所、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数字瀛和联合发起举办,旨在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开幕式上,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执行秘书长许九飞主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组织委员会成立仪式。黄凤荣任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徐家力、朱崇坤、吴有龙、鲍世超、庞红兵、吴振华任轮值主席,金仲兵、王法明、杜兆勇、张宗明任副秘书长。

徐家力发表题为《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服务、建议良性循环》的致辞。徐家力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更为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举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既是对中央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法治兴则经济兴,法治强则经济强”规律的深刻践行。

徐家力表示,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将充分借助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持续推动律师服务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构建“问题共解、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互动平台,把法律知识送到企业身边,把企业诉求带回研究阵地,形成“理论研究 - 实务服务 - 政策建议”的良性循环。

黄凤荣在致辞时指出,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法治犹如一座灯塔,为各类市场主体指引方向,确保其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稳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中央把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黄凤荣进一步指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等不良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状况下,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具有更加深远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组委会副秘书长、企业与法律网主编金仲兵主持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专家组副组长、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专家咨询委员皮艺军,北京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朱崇坤,北京正义律师事务所主任吴有龙,北京山东企业商会副会长、心海集团董事长鲍世超,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庞红兵,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也迪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吴振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杜兆勇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皮艺军以私德文化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中国营商环境中的亲清政商关系与法治保障逻辑。北师大年度企业家犯罪报告数据显示,民企行贿与非吸占比分别高达九成,而国企贪污受贿率达94%;追赃挽损中,国企保护力度显著优于民企。这些数据揭示出民企法律地位不平等、生存艰难的现实困境,更暴露出私德滥用对公共规则的侵蚀:从医药企业公款报销行贿开支,到民企为突破制度壁垒向政府/国企行贿,私德向公共领域的延伸已成为企业越轨犯罪的深层社会动因。

皮艺军指出,在"大政府小社会"背景下,民企发展高度依赖政府关系。亲清关系的文化悖论在于:过度亲密易滋生腐败,过于疏远则阻碍合作。私德替代公德、以私代公成为突破规则的"最佳途径",这种失范状态正是社会规范缺失的典型表现。

皮艺军提出,社会进步需填补两大中空结构:在私德与法制之间,需植入公德与公共规则;在个体与官办国企之间,需培育符合商品经济规律的民企形态。唯有让现代商业伦理规范取代私德伦理,在公共领域确立公德与规则的主导地位,才能真正实现亲清政商关系,破解经济发展瓶颈。

朱崇坤直指当前极少数司法机关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违规异地执法、违法违规查封扣押冻结、人为制造管辖争议等四种趋利性执法乱象,并深入分析其利益驱动、法律制度漏洞、监督机制缺失、执法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深层原因。并提出完善法律筑牢制度防线、强化监督制约合力、规范执法行为划定权力边界、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等四项建议。

朱崇坤认为,趋利性司法是法治建设中的“毒瘤”,其治理不仅是司法机关的自我革新,更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的共同参与。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斩断“司法与利益挂钩”的链条;司法机关需坚守公正底线,把“法律至上”作为根本准则;社会组织需积极监督,为司法公正发声;公民需增强法治意识,敢于对趋利性司法说“不”。唯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彻底铲除趋利性司法的土壤,让司法权回归维护公平正义的本源,让法治的光芒照亮社会每一个角落。

吴有龙以“防讼-息讼-服判”的闭环逻辑,串联传统司法智慧与现代法治实践。吴有龙倡导雷锋精神,提出法治雷锋可通过三大机制促成服判息讼:以过程正义夯实基础,保障当事人权利、透彻说理裁判文书、秉持倾听姿态;以裁判统一增强预期,打造示范裁判、依托智慧法院统一尺度;以判后答疑疏通堵点,主动解惑、协助履行纾困。构建“防讼—息讼—服判”的信任闭环,最终实现企业“心安”,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

吴有龙认为,服判息讼是中国传统司法智慧与现代法治追求的融合,是司法效能的终极衡量标尺,其内涵包括当事人自愿接受裁判的“服判”与纠纷根本性化解的“息讼”,对营商环境而言,能提供可预测、可信任的司法环境,消除企业不确定性焦虑,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

鲍世超强调法治化营商环境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与企业家创业的信心之源,其核心是规则清晰、执法公正、权利保护。他认为企业“段位”高低不仅看规模利润,更看能否平衡商业逻辑与法治精神,介绍心海集团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特殊资产处置、数字经济、金融医疗等领域,均以合规审查与风险管控为首位,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强调商会应成为传播法治理念的平台,引导会员企业依法治企,未来企业发展需以法治为纲、远见为眸、专业为器、人文为韵、责任为本,共同做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维护者、建设者与受益者。

吴振华指出司法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护航者”,作为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公正裁判定分止争、保护权利、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企业信心。他表示近年来司法系统成效显著,专业化审判格局完善、诉讼服务优化、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司法解释与案例指导作用凸显。强调对标国际一流与市场期待,司法保障机制仍需深化,要提升司法质效与公信力、增强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回应新兴领域挑战、畅通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构建府院联动机制,凝聚优化营商环境合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庞红兵指出正确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是衡量营商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尺,直接关系企业家合法权益与人身自由。他认为两者区分存在难点,如行为外观相似、地方保护主义与公权力干预、立案标准把握不一。强调需遵循罪刑法定、刑法谦抑性、主客观相统一、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等司法原则,审慎适用强制措施。指出区分关键点在于主观目的(是否具非法占有意图)、履行能力与行为、财物去向与用途、事后态度,同时提及面临地方保护主义滥用刑事手段、“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标准化不足、新型业态法律界定滞后等挑战,强调准确区分是保障市场配置资源、尊重企业家精神、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

杜兆勇认为我国营商环境需突破农本商末观念束缚,从“割资本主义尾巴”走向平权时代,而当前民企面临“关门打狗”“以刑化债”等痛点,行政协议撕毁、动辄政府托管等问题突出。他指出,仅靠刑法、行政法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宪法才是所有商事主体共同的最大“营业执照”,需推动宪法司法化,让宪法“有牙”。强调要破除资源与行政垄断,降低立法、行政、司法救济成本,优化行政监管与刑事强制措施,变行政国家为司法国家,充分保护市场主体自主性,同时肯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权利救济作用,呼吁创制典型案例。

王法明主持交流发言。

专家们的主题发言引发广泛共鸣。在现场参会的多位律师立足专业领域,围绕企业合规、风险规避等核心需求给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企业家们敞开心扉,直面经营中的法律痛点与实际诉求;记者们则以第三方观察视角,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考维度。

【责任编辑:李航】

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 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增”

10月20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在海埂会堂举行。会上,相关部门全面介绍了“十四五”以来云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情况,重点阐述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的实践成果,并现场回应记者提问,展现出符合云南实际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十四五”期间,云南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较2020年提升19个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在海口开幕

10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南省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在海口开幕。活动以“共建自贸港 共享新机遇”为主题,深化区域产业转移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云南绿色能源装机突破1.5亿千瓦,居全国首位

云南省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力推动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能源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稳定发挥。

2025世界储能大会在宁德开幕 聚焦零碳科技与产业新未来

9月17日,宁德这座被誉为“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的城市,迎来了储能领域的年度盛会——2025世界储能大会盛大开幕,以“零碳·科技”为永久主题 ,“储能新纪元 零碳启未来”为年度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400余位政产学研领域的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储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开启储能产业新纪元。

“大地流彩”2025黑龙江省村厨村艺大荟在集贤县成功举办 多元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9月7-8日,一张近8米高的工艺巨椅矗立在集贤县光辉村,迎来“大地流彩——2025黑龙江省村厨村艺大荟”的举办。活动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旅游厅、省文联指导,省龙菜产业协会技术支持,集贤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黑龙江省优势互动传媒运营、北大荒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冠名赞助

云南公布首批水文化遗产名录 19项瑰宝云端亮相引领活态传承

近日,一场特殊的“云端探访”在全网引发关注--云南省首批水文化遗产名录通过直播形式正式向社会公布:19件历经层层筛选的水文化瑰宝集体亮相。此次名录从全省806件水文化遗产资源中脱颖而出,经过基层申报、材料初审、专家多轮论证推荐、跨部门集体研究等近一年的严谨流程,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58℃极寒之城开启9个月超长供暖!全国最早,智慧供热保障民生

9月1日,内蒙古根河市与额尔古纳市同步开启供暖阀门,以长达9个月的供暖周期成为全国首批供暖城市。这两座地处大兴安岭北麓的"极寒之城",凭借年均气温-5.3℃、极端低温-58℃的严寒数据,再次刷新全国供暖季时长纪录。据呼伦贝尔市气象部门监测,当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在经历35℃以上高温时,根河、额尔古纳两地夜间气温已骤降至个位数。

阿拉善高新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凭借丰富的资源禀赋、优越的产业政策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众多民营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市场拓展,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为阿拉善高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福建龙海开渔季启航:1253艘渔船扬帆出征 首批渔获即将上市

经过三个月半的“休养生息”,8月16日12时,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迎来了开渔时刻,全区1253艘渔船扬帆出海,开启新一轮耕海牧渔的征程。在浯屿岛活动现场,一艘艘渔船披彩而待,安静了三个半月的渔港热闹起来,每艘渔船都承载着渔民对丰收的期盼。

云南暑期文旅消费季全面启动 推出八大主题活动激发市场活力

8 月 7 日,“文旅惠民乐民 共享美好生活” 云南省暑期文旅消费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隆重召开。会上,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云南省暑期文旅消费活动的相关情况,并积极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为大家展现了云南暑期文旅市场的丰富内涵与巨大活力。

藏东风味彰显文化自信,融合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2025 年昌都市【第二届】美食大赛圆满成功

2025 年 8 月 1 日,由昌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昌都市商务局承办,福建、天津、重庆三省市援藏工作队及市公安局、文旅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协同保障的 2025 年昌都市 “中华美食・西藏味道”—— 寻味昌都・舌尖百味【第二届】美食大赛,在昌都市区茶马广场圆满落幕。

依安县创新"三链融合"模式 构建联农带农新机制

近年来,依安县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地联合与合作关系,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聚焦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定制农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厦门开展港口大型起重设备专项安全检测 护航超千万标箱物流体系

为保障厦门港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厦门市特检院对厦门集装箱码头上百台特种设备逐步开展专项安全检验,重点对码头核心作业设备——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桥)和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龙门吊)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为港口安全生产筑牢技术防线。

2025东北四省(区)“村BA云集”宝清开集 乡村振兴活力绽放

月17日晚,大地流彩——2025年东北四省(区)和美乡村篮球联赛(村BA)暨黑龙江赛区“村BA云集”在宝清县文创中心广场火爆开集。当天,赛事精心打造的“村BA云集”专属活动、熙攘的后备箱集市与香气氤氲的烟火集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球迷纷至沓来。

厦金渔业产业合作研讨会厦门举办 共绘两岸渔业融合发展新蓝图

6月16日,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渔业分会在厦门成功举办“厦金渔业产业合作研讨会”。作为中国渔业协会和福建省水产学会主办的“闽台渔业合作论坛”配套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以“厦金渔业合作,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两岸专家学者、商协会主要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及业界同仁,共同探讨厦金渔业产业的技术创新、经贸合作和市场机遇。

中国肉类食品行业龙头企业(M50)联席会议在齐齐哈尔市召开

为构建行业共治共建合作平台,提升展示中国肉业品牌形象,促进引领中国肉业高质量发展,6日,由中国肉类协会主办的中国肉类食品行业龙头企业(M50)联席会议在齐齐哈尔市召开。世界肉类组织副主席、中国肉类协会会长陈伟,市政府党组成员王杕出席会议。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