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2025年厦门国际海洋周将于11月6日至12日在厦门举行。本次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由厦门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厦门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UNDPChina)、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联合主办,旨在通过一系列高端对话、产业对接、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活动,全方位展现厦门在海洋领域的实力与担当,为全球海洋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10月31日,在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局长王宇与二级巡视员林怀远详细介绍了本次海洋周的总体特点。王宇指出,本届海洋周在延续过往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维度,呈现出“国际视野广、产业关联深、成果转化实、公众参与强”四大核心特点。
国际视野广:链接全球资源 深化蓝色伙伴关系
本届海洋周紧扣“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主题,广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及APEC经济体参与,打造多层次国际交流网络。期间,将举办近20场国际交流活动,包括“一带一路”国家海洋管理与蓝色经济发展部级研讨班、发展中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官员研修班、第八届APEC蓝色经济研讨会等,吸引全球超500位涉海领域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和企业家齐聚厦门。其中,第八届APEC蓝色经济研讨会将以“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蓝色增长”为主题,共同探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路径。
产业关联深: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动海洋经济升级
围绕海洋药物、深海装备、蓝色碳汇、滨海旅游等重点领域,本次海洋周将举办多场产业对接活动,实现“学术研讨—技术展示—项目落地”全链条贯通。自然资源部将召开“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生物领域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合作对接活动也将推动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深度合作。 此外,第八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将集中展示千余种水下智能装备,为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成果转化实:发布权威成果 强化政策保障
本次海洋周注重“以会促产、以会促研”,多场活动将发布重磅成果、推出务实政策。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发布“遥感-重构-预测”全链路海洋AI大模型“瞰海”,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将发布深海生境多模态大模型(DEPTH GPT),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将发布《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时,厦门海事法院将发布全国首个海洋新质生产力司法服务品牌“海法心连新”及六大行动计划,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公众参与强:多元文化活动 掀起全民“海洋热”
为提升公众海洋意识,本次海洋周设计了近10场面向市民游客的文化体验活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海洋公益市集将邀请30-50位海洋公益伙伴,通过互动项目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海洋生态之美。厦门高校院所海洋科学开放日、厦门市青少年海洋文化主题系列活动等也将为公众打开探索海洋科学的大门。此外,第十九届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2025厦门休闲船钓邀请赛等竞技体育活动将带动全民参与海洋运动热潮。
林怀远表示,2025年作为厦门国际海洋周举办第20周年的关键节点,既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谋划。通过整合国际资源、推动产业升级、传播海洋文化、创新治理模式,厦门将以本次海洋周为契机,继续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贡献“厦门力量”。我们期待这场海洋盛会的精彩呈现,共同见证蓝色经济的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