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严可仕带队赴宁德市周宁县,就乡村旅居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考察。调研组一行深入乡村、林场、企业及民宿,实地察看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成效,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考察黄振芳家庭农场
近年来,周宁县立足生态优势,锚定“全国知名康养避暑旅游胜地”目标,以品牌培育、业态融合、设施升级为抓手,推动乡村旅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品牌培育精准发力 构建全域价值体系
周宁县打造“双品牌驱动”模式,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2025年5月发布“24℃康养空间”品牌,以“24”为核心构建“24景”“24式”“24味”等特色体系,依托9项国字号生态名片及配套政策,实现“凉资源”向“康养品牌”升级。

▲“周周”“鲤鲤”IP形象
“周宁有鲤”品牌自2021年创立以来,形成8大类90余款产品矩阵,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产品平均溢价20%,2024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额持平去年全年。构建“1+1+12”全渠道销售网络,借助推介活动及动车冠名扩大影响力,联动企业合作社带动180余户群众增收。同时打造“周周”“鲤鲤”IP形象,将品牌植入旅游全链条,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业态融合纵深推进 丰富旅居体验维度
周宁县坚持“生态+文化”理念,推动文旅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农旅融合方面,升级农特产品打造“24味”系列,2024年销售额超500万元;打造12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建成20余个农旅融合项目及6000多亩花旅目的地。

▲仙风山云海
康养融合方面,布局银发经济,推进康养中心、医养结合示范区等项目,仙风山入选省职工疗休养示范基地,开发中医药膳、森林疗愈等产品吸引长期旅居客群。

▲鲤鱼溪
非遗融合方面,活化鲤鱼溪“人鱼和谐”文化,修缮闲置老屋打造特色场景,推动非遗技艺进景区,鲤鱼溪景区实现夜间消费占比35%,形成“日间体验+夜间演艺”消费场景。
景区品质持续升级,九龙漈推进5A创建,新增特色体验项目提升接待量;“村民入股+企业运营”模式带动就业超万人。2024年接待游客649.05万人次、收入46.58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570.09万人次、收入40.5亿元,暑期民宿入住率超95%。

▲九龙漈瀑布
设施配套全面升级 提升服务承载能力
周宁县以“快进慢游”为目标,完善旅居基础设施与服务。交通网络持续优化,杜陈线、纵三线通车构建便捷交通圈,“周宁有鲤号”动车及旅游专线提升出行便捷度,2025年推进100多公里县乡道建设打通景区环线。
住宿配套提质扩容,运营及在建民宿超113家,床位增至6000多张,通过成立民宿分会、搭建联盟推动规范化发展,培育多个优质民宿品牌。

▲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建成便民食堂,规范景区标识与智慧旅游系统,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2天延长至2.5天;打造特色餐饮体系,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品牌宣传成效显著,“周宁文旅”新媒体传播力稳居全省县域前六,九龙漈景区品牌价值超60亿元。
严可仕对周宁旅居产业成效给予肯定,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坚持长短结合,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兼顾长期旅居与短途游客需求,精准开发差异化产品,覆盖不同客群偏好,推动旅居产业多元化发展。

▲旧厂房改造成文创空间
强化软硬结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交通、停车场等硬件设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制定旅居服务标准,提升民宿服务水平,引进高端民宿品牌。
推动淡旺结合,破解季节依赖难题。挖掘冬季资源打造“冬养周宁”品牌,开发非遗、红色资源沉浸式项目,创新营销推动产业“四季兴”。

▲溪口村的水上项目
严可仕表示,省政协将做好鼓与呼的工作,助推福建省旅居产业的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庄秋风 陈金新 通讯员 张培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