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2025创意云南文博会圆满落幕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签约金额超23亿元

为期5天的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5)近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圆满收官。本届文博会以“智汇云南 创意未来”为主题,围绕“新视野、新IP、新科技、新表达、新联动”五大核心亮点,集中展示云南文化资源转化成果、文创产品创新活力及文化产业发展成效,吸引了国内外千余家企业参展,线上线下参与人次再创新高。

国际视野深化文明互鉴,文化“朋友圈”持续扩容

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文化窗口,本届文博会以“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落地为契机,邀请孟加拉国、泰国等澜湄国家设立特色展区。值中孟建交50周年之际,孟加拉国展台首次亮相,带来象征该国传统文化的“月亮船”模型、手工纱丽及黄麻制品。这种形如月牙的木质渔船,不仅是孟加拉国渔民智慧的结晶,更承载着世代相传的造船技艺。连续3年担任翻译的孟加拉国青年谢航经(云南大学毕业生)感慨:“每届文博会都能看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今年的AI翻译设备和虚拟导览系统让交流更加便捷。”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沉浸式体验引领行业变革

科技与文化的碰撞成为本届展会最大亮点。敦煌文创带来的VR/XR沉浸式交互体验,让观众在7分钟内“穿越”至莫高窟,通过击鼓奏乐、光影探索等环节近距离观察壁画细节,实现“数字藏经洞”的活态传承。深圳洲明科技的XR虚拟拍摄影棚更颠覆传统影视制作模式:无需实体布景即可实时生成虚拟场景,拍摄时间缩短三分之一,道具替换效率提升50%。“云南本身就是天然摄影棚,虚实结合将为影视产业注入新动能。”洲明科技负责人表示。

青年力量激活文创生态,产学研协同成果丰硕

高校师生成为创新主力军。玉溪师范学院“红色文创IP”系列将聂耳音乐与AR技术结合,黑胶唱片摆件通过NFC触碰即可播放《义勇军进行曲》,3D动态画面还原历史场景。北京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高校带来的数字雕塑、AI生成艺术作品,展现了“Z世代”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塑。非遗领域同样涌现青年智慧:保山甲马版画传承人李有华推出“水逆之神”星座冰箱贴,彝族(撒尼)刺绣化身潮牌运动服,销量较往届增长200%。

版权护航文化出海,校企合作探索非遗新生

文博会首次设立“文创产品版权登记处”,动画设计师李龙现场完成50个IP形象登记。“版权保护是原创设计的生命线。”他展示的《云南十二兽首》数字藏品已通过区块链确权,市场估值突破百万元。非遗传承方面,“隐逸文旅”与普洱学院共建绝版木刻版画学院,学生作品通过“限量毁版”模式实现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云南七彩美伊公司更将彝族刺绣与西班牙猫头鹰文化结合,开发出跨境联名耳机包,在欧洲市场供不应求。

多元活动助推产业落地,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本届展会举办的“文化中国行”惠民演出吸引超2万人次参与,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创意云南》主题短视频全网播放量破5亿。文化产业推介会促成10个重点项目签约,涵盖数字文旅、非遗工坊等领域,协议金额达23.7亿元。正如云南省委宣传部负责人所言:“文博会已从‘文化展示窗’升级为‘产业加速器’,未来将继续发挥辐射中心作用,推动云南文化走向世界。”

十年磨一剑,本届文博会以“传统技艺+现代创意”为路径,构建起“科技赋能-人才培育-版权保护-产业转化”的完整生态链。随着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文博会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书写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的新篇章。(王东琴



【责任编辑:孙晓丽】

滇东北高原的科技兴农曲:寻甸“品种突破+组织保障”双轮驱动乡村振兴

在滇东北高原的广袤土地上,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以科技创新为笔,围绕种猪、种牛、草莓、马铃薯等特色业态,书写着“科技铸芯、富民兴乡”的乡村振兴篇章。从种业攻坚到全链条升级,从农户增收到产业振兴,寻甸的实践不仅让高原“土特产”变成了“金疙瘩”,更构建起高原山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为同类地区破解“靠天吃饭”困境提供了鲜活样本。

绝不能让技术等人才!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创新基地与康耐特光学达成战略合作,科技赋能光学产业数智化转型

2025年8月12日下午,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与上海康耐特光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耐特光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创新实践,亦是光学产业与数智化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里程碑。

小鱼易连全栈信创视频方案 护航央企数字化转型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其数字化转型进程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与产业竞争力升级。随着“十四五”规划的纵深推进,央企信创替代与数字化变革已步入攻坚阶段。

保定成立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 打造国家级固态电池产业创新高地

6月30日,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在保定市正式揭牌成立。据介绍,该市依托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组建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联合顶尖科研团队、行业领军企业和权威机构组织,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构筑产学研用生态群,全力推进未来储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厦门创新中心揭牌 助力打造AI与大数据产业高地

6月24日,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厦门产业创新中心暨厦门北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厦门软件园一期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厦门思明区委书记陈通汕、市科技局党组成员陈婧、火炬管委会副主任林伟艺等众多领导,以及厦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等逾百名嘉宾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无人机"天眼"护航!京新高速养护施工迈入"科技巡查"新时代

近日,河北空天控股公司联合高开集团养护科技公司在京新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面开展无人机养护施工安全常态化巡查作业,以创新科技手段,全力筑牢施工安全防线,为高速公路养护工作树立了科技赋能安全的新典范。无人机养护施工安全常态化巡查作业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以高空俯瞰的独特视角,对作业区域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一是能够精准检查整体作业区域内人员的安全帽、反光背心佩戴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同时

华为云与信泰集团达成项目合作 共推工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

6月7日下午,华为云与信泰集团在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签署昇腾云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华为昇腾AI云计算及全栈线人工智能技术,共同推进信泰集团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及数字化升级领域的创新发展,打造高效、智能的产业新生态。信泰集团作为行业领先的制造企业,长期致力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呼伦贝尔市消防救援支队成功研发一款穿刺水枪 提升灭火救援效能

据呼伦贝尔市消防救援支队消息,该支队下辖的鄂伦春旗甘奎路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成功研制出一款高效实用的穿刺水枪,为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重要创新成果。据了解,这款新型穿刺水枪采用钢制枪头设计,坚固耐用,管身配备多个出水孔。

“灵蛇”出海+港股上市双引擎:挚达科技开启智能化2.0战略新篇章

5月15日,挚达科技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距离挚达港交所挂牌仅一步之遥。这家全球最大的家用充电桩供应商,正以“技术+资本”双引擎加速冲刺,其上市前的30亿元估值背后,不仅承载着对硬核科技的信心,更映射出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崛起之势。

科技赋能温暖民生 三峡集团大安地热项目交出完美"供暖答卷"

4月下旬,吉林省大安县大岗子镇的气温升到了20℃,岗上明珠小区居民李红推开窗户,让温暖的春风涌入家中。就在当天,大岗子镇冬季供暖周期正式结束。在182天的供暖期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大安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以下简称“大安地热供暖项目”)用科技与温度书写着新时代的“暖城故事”。

数智化专利装置为二次供水安全性保驾护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供水系统的转型,二次供水系统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变的挑战。在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的背景下,二次供水系统的运行管理、设备维护、水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供水系统的需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