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福州福清市东北部的群山之巅,南岭镇以“红色+生态+康养”的多元姿态,成为福州都市圈文旅版图的亮眼新星。这里平均海拔345米,森林覆盖率高达69%,6500亩大姆山高山草场铺展如画,18.6公里五环步道串联山水人文。国庆黄金周期间,这片“云上草原”再迎旅游高峰,近十万人次的客流中,外省游客占比达近四分之一,彰显出强劲的跨省辐射力。

▲大姆山草甸

▲大姆山的夜景
红色底蕴与古建风华,为南岭文旅注入独特灵魂。作为福清革命老区,4个老区基点村承载着峥嵘记忆,大山村食菜厝古建筑群既是全国最大单体石厝,也是闽中游击队曾驻扎的红色阵地,如今依托这段历史打造的纪念馆,成为可触可感的“红色课堂”。吉岚村的“残墙花园”由旧民居改造而成,上岭村三百多座连片石厝诉说着乡愁,古建活化与红色文化交融,让游客在观光中读懂历史。

▲大山村食菜厝

▲梨洞湖

▲梨洞湖环湖步道
大姆山草原始终是核心吸引力,国庆期间的“云间集”帐篷露营地成为热门打卡点,帐篷错落如明珠点缀绿毯,围炉煮茶、草原漫步等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客流数据印证着其魅力升级:9.71万人次的接待量中,本市游客占58.8%,福清、长乐、仓山三区为主要来源地;更值得关注的是,外省游客占比攀升至22.2%,广东、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游客成为重要生力军,打破了此前以本地客流为主的格局。这一变化背后,是泛南岭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持续发力——1.2亿元改造的塔七公路让福州城区车程缩至90分钟,西溪村1500车位的大型停车场与15辆摆渡车保障通行顺畅,智慧导览系统与新增公共卫生间提升了接待能力。

▲马斜村的梯田

▲上岭村的风动石
业态升级与配套完善让旅游体验更具深度。“飞牛集市”“见稻咖啡”等新兴业态提供多元消费场景,“牛巢营房”“红旅民宿”等不同档次住宿覆盖需求,在建的“半日闲”亲子酒店与精品民宿将进一步填补市场空白。18.6公里的山海草原五环步道串联起水库、林场与村落,白天可登山望海,夜晚能露营观星,西溪宋街的地面互动投影更添光影夜游魅力。加之夏季比城区低2-3℃的气候优势与“省级气候康养福地”招牌,南岭正从单日观光地向多日度假地转型。

▲西溪宋街一角

▲大榕树的研学活动
回溯南岭镇文旅发展的成功路径,其核心经验可总结为三点:其一,锚定资源禀赋精准发力,以大姆山草原生态优势为核心,叠加红色文化与古建资源,打造“生态+红色+乡愁”的差异化IP,避免同质化竞争;其二,强化基建与服务双提升,通过升级交通路网、扩容停车设施、完善智慧导览,打破区域交通壁垒,同时布局多档次住宿与特色餐饮,满足不同客群需求,为跨省游客提供优质体验;其三,推动业态持续创新迭代,从露营地、主题集市到夜游项目,不断丰富“白天+夜晚”“观光+体验”的消费场景,让单一的草原观光升级为全域化、多日游的度假模式。未来,随着泛南岭文旅项目的深入推进,这座山间小镇的文旅辐射力将进一步增强,持续书写融合发展的新答卷。(庄秋风 陈金新 通讯员 张培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