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两座万吨级的单体大型桥梁桥体,在湖北省内接连实现空中转体,上跨多条铁路线路的高难度“空中芭蕾”。

上午,在位于武汉市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的万家咀大桥,重达约1.4万吨的桥体沿逆时针方向平稳旋转54°,精准横跨下方繁忙的武黄铁路线,实现桥梁结构的精准对接。作为双柳长江大桥首个完成转体的主线桥梁,此次转体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万家咀大桥由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武铁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代建、中建铁投承建,全长407.236米,采用左右幅分离设计,主桥为2×70米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该桥上跨运营中的武黄铁路,采用转体施工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了对铁路运输的影响,有效保障了行车与施工“双安全”。

在施工方面,项目创新采用“满堂支架+贝雷梁”组合支撑体系,通过预制PHC管桩处理软土地基,结合结构受力模拟分析,成功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现浇梁的支撑难题。装配式可调节支撑系统的应用,在提升施工效率与材料周转率的同时,显著降低邻近铁路施工的安全风险。项目还通过三维可视化交底方式,直观展示薄壁空心墩施工工艺,为复杂结构施工提供清晰指导。

据了解,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9906武汉都市圈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武汉市新洲区到对岸鄂州的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的1.5小时大幅缩短至约5分钟,将极大强化阳逻国际港、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与光谷片区之间的快速通道连接,对推动武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当天傍晚,在湖北省麻城市曹家坳村,沪渝蓉高铁合武段跨京九铁路特大桥66号墩T构转体连续梁,开始了它的“空中芭蕾”,一场扣人心弦的施工就此展开。此处T构转体连续梁长96米,横跨京九铁路,且转体连续梁紧邻沪蓉铁路,桥梁边缘距离铁路接触网最近处不足18米,而沪蓉铁路作为中国东西向铁路大动脉,高峰时段平均每两三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呼啸而过,施工安全风险极高。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铁路建设者们提前数月谋划,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施工方案。他们运用5G和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设置智能监控系统,一旦发生侵入事件,立即多级报警,实现了全流程的封闭管理。

同时,为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组织安全监察室、运输部、供电部等部门、及所属麻城车务段、麻城工务段、武汉供电段等站段有关人员,加强现场盯控和配合工作,封锁京九线罗铺至麻城间上、下行线,并对相关供电单元进行临时停电。在京九铁路、沪蓉铁路两侧布设沉降观测点,如同“电子眼”一般全程监测施工影响,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经过67分钟的紧张施工,晚上19时27分,这座庞然大物顺时针旋转60度,成功跨越既有京九铁路,精准落在设计桥位上,实现完美对接。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合武二标项目部负责人张超表示:“此次转体施工的成功,凝聚了全体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实现了施工不扰运营、安全零事故的目标。”
据悉,沪渝蓉高铁合武段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点工程,东起合肥南站,终至武汉枢纽,设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它的建设将极大提升高铁客运能力,释放既有货运能力,完善长江经济带的交通走廊,对武汉和合肥城市建设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意义深远。建成后,武汉到合肥的铁路运行时间将从现在的2小时缩短至1小时,进一步拉近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史伟 通讯员左旭辉 贺勇 张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