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以来,累计发送旅客已突破560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过6400万吨,实现客货运输双线强劲增长,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示范工程。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1035公里。这条国际大动脉自开通运营以来,以“硬联通”支撑“软联通”,以物流链激活经济链,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
云南深入实施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中老铁路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实施昆明托管磨憨,构建起以“两头”带“中间”的中老铁路经济带发展格局。三年行动整体推进效果远超预期,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超500亿元。
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将昆明南至万象运行时间从10个半小时压缩至9个半小时,口岸通关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52分钟,效率提升42%。同时,跨境运输商品种类从开通之初的10多种扩展至3300多种,形成了“中国制造南下、东南亚特产北上”的双向流通格局。
在物流枢纽建设方面,一批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建成,昆明(商贸服务型、陆港型、空港型)、磨憨(陆上边境口岸型)成功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昆明被国家认定为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累计开行“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超2000列,“中老铁路+中欧班列”联动发展,老挝、泰国等国家至欧洲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
中老铁路还有力带动了沿线产业集聚发展。2024年,中老双边贸易额较铁路开通前增长3倍,有色金属、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昆明安宁建成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玉溪打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产业聚集地,普洱市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林浆纸制造基地,西双版纳推进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等重点产业发展。
此外,跨境产业合作不断升级,跨境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星光·澜湄号”中老跨境旅游列车开行,特色跨境旅游产品受到欢迎。中老铁路也促进了两国民众的“心联通”,援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移交办学,成千上万的老挝员工在中老铁路上获得就业岗位。
随着中老铁路新三年行动序幕将启,这条“钢铁动脉”的效能将持续释放,一个更具活力的区域发展新篇正在续写。(王东琴 通讯员叶晓月 蒋玥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