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全国铁路运行图迎来新一轮精心调整,13302列图定旅客列车与23635列货物列车,不断将客货运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编织成更高效、更便捷的流动网络。这次全国“大调”不仅是让列车时刻表变更,而是一次关乎国家经济血脉畅通与亿万民众福祉的战略布局,以精准运力调配,回应流动中国对速度与效率的时代呼唤。
七一调图,火动全国。调图,既是一项优化运输供给,提高运输效能的“基本功”,也是检验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和铁路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和“度量衡”。调图释放的深层价值,在于其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全面赋能国家经济大动脉与民众日常出行,新增236列意味着繁忙干线上多一份从容选择,偏远城市间加增一条快捷纽带,让“夕发朝至”动卧如流星般,首次串联起京贵、京川、沪蓉等关键轴线,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与成渝四大核心城市群,首次实现全体系高铁动卧互联,也让“睡一觉即达”成为连接中国经济重镇的真实体验。
此次调图是铁路部门统筹运输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组织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这次“大手笔”调图,充分利用新线资源,让客、货运输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有效缓解国内热门线路客运压力,为祖国山河营造繁荣富强的景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即有18列动车整装待发,成都、重庆至长沙、南昌新增32列动车蓄势西进东联;新日照站启用在即,34列动车组将如纽带般紧密维系鲁南与京、宁、杭、深等核心城市,路网的韧性与潜力正在持续拓展。货运能力同步飞跃,424列跨局长途班列构筑起更为强大的物流引擎,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能提升尤为瞩目,图定班列在西部山川间风驰电掣,强劲运输脉搏即是繁荣的希望,铁路凭借自身品质跃升,承载起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重任。
调图展现的前瞻性视野,为新线新站预留澎湃动力,并为国民经济的“大循环”筑牢钢铁物流基石,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中国高铁正引领经济快速腾飞的曙光。之所以需要调整运行图,是因为新图为新线、新站预留了运力的空间,充分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而进行调整,让旅客出行变得越来越舒适、顺畅,为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人民群众便捷出行提供可靠支撑。此外,调图还需要综合考虑列车的运行速度、间隔时间、运行线路等因素,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最大限度统筹内生动力和客货运输,让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增强信心和底气,从而突显出铁路主动挑起民生福祉与“大国担当”。
调图是铁路运力的重新规划,是在新起点上的再出发。新图关切民声民意,提高旅客美好出行体验。而银川至重庆之间,首次开行的“G”字头动车组,正是此次调图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点睛之笔。这趟全程仅需9小时22分的银色长龙,如一道横贯西北与西南的闪光纽带,从而实现宁夏平原与巴渝山水的紧密握手。不仅将银川至重庆的时空距离,压缩于一日可达范围内,更在更深层面贯通了陕甘宁与成渝战略区域的关键节点,昔日受制于山川阻隔的资源互动、人员往来与产业协作,此次调图后两地往来豁然开朗,并且往来频次加密,塞上江南的物产得以更迅捷地融入长江上游经济圈,西南腹地的活力亦可畅通无阻地辐射西北门户,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企业生产需求,为振兴乡村经济铺就大通道,夯实高质量发展“硬保障”,绘制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出行的“最大同心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调图勾勒出“流动中国”的昂扬抛物线,也刻画出“七一”建党104周年全民奋斗的图景,此次调图以“钢轨上的脉搏”丈量发展维度,让银川开往重庆的首列“G调”动车组划破地理的沟壑,编织起发展的藩篱。这张日益绵密、高效、智能的全国铁路宏图,丈量着国土,缩短了时空,扛起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新使命,迈出强劲的步伐,为“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流动中国”激发强大动力。(评论员:丘文秀)
来源:信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