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优化税收征管服务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若干措施》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举行。云南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税务局、昆明海关等部门负责人联合解读政策内涵,详解如何通过税收征管服务创新破解农产品出口瓶颈,并回应媒体关切。发布会披露,2024 年云南农产品出口额达 191.7 亿元,同比增长 13.7%,居西部首位;2025 年 1-7 月延续强劲增势,出口 109.8 亿元同比增长 12%,其中咖啡、鲜切花出口值连续保持全国第一。
逆势增长背后的堵点与破局
在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持续向好的态势下,产业链仍面临诸多挑战:农产品购销存在开票难、资料多、风险高的困境,通关查验效率有待提升,跨境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为此,省级五部门联合出台《若干措施》,借鉴先进省市经验,从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健全机制三大维度精准发力。政策突出“能干、管用、可持续” 原则,通过部门协同打破数据壁垒,强化全链条服务支撑,为 “云品出滇出海” 注入制度动能。
三大举措构建出口服务生态体系
数字化平台筑基成为政策实施的重要支撑。管理平台方面,依托省市场监管局“云智溯” 区块链追溯平台,整合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国土调查等全链条数据,实现部门间数据互认互用,为税收征管和退税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服务平台则重点推广云南白药 “数智云药” 和昆明 “滇品慧” 平台,在屏边砂仁产业试点中,通过 “六统一” 模式(统一种植计划、投入品、技术服务、收购标准、支付结算、追溯管理)实现亩产提升 18%,亩均增收超 640 元,80% 种植户已完成平台注册。
全链条服务优化显著降低企业成本。税务部门全面推行数电发票,全省超百万户纳税人实现全链条在线流转,并试点“支付即开票” 模式,花卉交易和中药材产业已实现交易完成后系统自动开票。商务部门将出口综合试点州(市)从 3 个扩至 9 个,安排专项资金对重点企业的仓储、物流、检疫等费用予以补助。海关创新推出 “远程视频查检”“集中查检” 模式,在红河、曲靖、丽江新增覆盖后,出口水果查检时长从 2-3 天压缩至半小时。
协同机制创新保障政策落地见效。省级部门建立季度会商机制,定期交换信息并研究解决困难;外贸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实行“一企一策” 服务,重点培育 AEO 认证企业,首次获证企业可获 30 万元奖励,助力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电子发票改革破解产业痛点
针对记者提出的电子发票开具便捷化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负责人介绍了四项突破性举措:一是全量推行数电发票,实现销售方、收购方、加工企业、出口商全链条在线流转;二是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智能审核,精简资料报送并统一审核标准;三是构建“线上为主、线下兜底” 开票渠道,偏远地区农户可通过手机端申请代开发票;四是试点 “支付即开票” 场景,目前已在花卉交易和中药材产业落地,后续将逐步扩大至咖啡、蔬菜等领域。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交易中 “开票难、取票难、真实性难鉴别” 的痛点。
试点成效明显
政策红利已初步显现。大理州作为扩大后的试点州(市),其鲜活农产品出口“一站式” 服务中心运行一个月来,已集中查验车辆 468 辆次,出口货值达 1.4 亿元,每车节约物流成本约 2000 元,通关时间从 6-8 天缩短至 4-5 天。云南白药 “数智云药” 平台通过无人机采收等技术创新,使砂仁采收效率提升 100%,成本下降 30%。
云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部门协同,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竞争力。随着“出口监管仓”“保税物流中心” 等设施的规划建设,云南有望形成辐射滇西、川西的农产品出口聚集区,让更多高原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 “叫响品牌、站稳脚跟”。发布会同步发布的《云南省农产品出口税收征管服务指引》,为企业提供了政策查询和实务操作的一站式指南。(王东琴 通讯员 申云彬 蒋玥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