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邢台:护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一片绿水青山就是一座“绿色银行”,一个林业特色产业就是一棵致富“摇钱树”。2024年,邢台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浅山丘陵区绿化、乡村绿化、森林经营抚育等重点工作,以林长制为抓手,创新使用“郝式造林法”,全面提升国土绿化质量,完成营造林44.69万亩,占省下达营造林任务的124.14%,打造了万亩“七彩太行”、万亩酸枣示范基地、“百村示范、千村提升”等一批成规模、高标准的亮点工程。 

图片4.jpg

邢台市七彩太行建设成果(邢台市林业局供图)

经济林经营效益显著提高。邢台市积极推进经济林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持续扩大核桃、板栗、仁用杏、山楂、酸枣等传统优势果品基地规模,引进和发展壮大杜仲、油用牡丹、玫瑰、金银花等新兴特色经济林种植。全市现有经济林总面积179万亩,产量15.4万吨,年产值26.7亿元。依托优质经济林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延伸链条、开发新品。目前全市建有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蓝鸟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宁晋县康都银杏种植有限公司也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邢台加大无公害果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开发和推进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富岗苹果、绿蕾核桃等知名品牌,“浆水苹果”“威梨”“太行板栗”等区域品牌。

 

图片5.jpg

河北绿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核桃加工车间(邢台市林业局供图)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多元。邢台市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探索出多种林下复合经营模式。一是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模式。积极引导林业公司在中幼龄林分中种植耐荫的药用植物,进一步提高林地产值。目前,任泽区河北大地园林有限公司在林下种植连翘球、药菊、黄芩、远志、景天等药材1953亩,年产值达947万元。二是发展林下培育苗木模式。通过技术帮扶,鼓励林户在新造林或行距较大的有林地种植沙地柏、三红紫薇球、龙柏球、太阳李、红叶碧桃等林下苗木。在这种模式下,任泽区河北大地园林有限公司培育沙地柏年亩效益达22750元,三红紫薇球年亩效益16000元。三是发展林下经济作物复合种植模式。鼓励林场因地制宜,在新造林或郁闭度较低或行距较宽的林下间作花生、豆类、红薯、棉花等经济作物,像南宫林场林下种植农作物红薯、花生、西瓜500亩,年产值30万元;隆尧林场林下种植花生、红薯2000余亩,亩增收300-500元,年收入60万元。此外,邢台市还开展了生态林林菌复合种植,以及林下养鸡、养鹅、养羊、养蜂等特色养殖,既有效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又促进了群众增收。绿水青山间,邢台市坚持“增绿”“增收”并重,深入挖掘森林“四库”价值,林地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林下经济示范面积达18.7万亩,从业人数4.87万余人,林下经济年总收入15.7亿元。

 图片6.jpg

临城县在林下种植中药材半夏(邢台市林业局供图) 

“森林+旅游+康养”实现深度融合。依托森林资源,邢台市瞄定打造京津冀的后花园和休闲度假、保健疗养基地,大力推进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坚持市郊山区两手抓,在市郊投资2.2亿元,建成城市北部蓝绿相融、广大市民休闲游玩的天然氧吧——邢襄生态园,2024年“十一”假期总游客量达12.6万人。全市建成信都区九龙峡景区、临城绿岭核桃小镇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个。在西部山区,推出信都区太行山地休闲度假区、内丘县康养休闲旅游区、临城县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区、沙河市生态田园特色旅游区等全域旅游示范片区4个。支持绿岭公司依托万亩绿岭核桃基地生态环境,建设“绿岭·核桃小镇”生态旅游片区,片区内包括李保国科技馆、核桃博物馆、核桃文创中心以及住宿餐饮和娱乐设施,形成以红色教育为主,集拓展训练研、学、消费者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邢台市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措施,采用“现代酒店+特色民宿”模式,确保游客吃得好、住得下、留得住。目前,全市旅游区共有星级酒店20家,农家乐600余家,景区集中区域实现游客服务中心全覆盖,为发展森林康养休闲旅游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进一步推动全市生态旅游提档升级。 (王虹敏 和钰)


【责任编辑:李航】

龙海漳浦两地党政联动考察 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4月15日下午,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叶毓、区长陈艺章、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文生、区政协主席洪海涛带领龙海区党政代表团到漳浦县考察交流,增进感情、互学互促、深化合作,携手共创两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鞍山多部门联动推进民生保障 聚焦就业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

4月11日,辽宁鞍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奋进决胜年 鞍山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鞍山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鞍山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工作进展和亮点特色;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聚焦“一老一小”优化服务,提高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方面的有关情况

黑龙江克山县:城乡养老政策“声”入人心 服务创新普惠全民

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保率,切实解决群众在参保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政务服务中心于2月26日上午通过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平台同步开展了新农保专场直播。本次直播吸引了2.5万人次观看,吸纳粉丝200余人,收获观众点赞和好评3000余条,解答群众问题近200个,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黑龙江讷河市:稳住粮食保供 基本盘,争做现代农业 排头兵

讷河市深入落实齐齐哈尔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坚持守好 “责任田”、打造“示范田”、发展“高产田”协同配套,全面提高粮食综合产能,积极争当黑龙江全省县域粮食供给排头兵。2024年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4. 2% 。党政同责稳基础,守好“ 责任田”始终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首要政治担当,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组织抓落实。

厦门银企精准对接 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2月21日,由厦门市工信局、市委金融办主办的厦门市优质中小企业产融合作对接会顺利举办。近百位来自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机构及投资机构的代表现场参与活动。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产融对接会是厦门奋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叶毓:倾听民意,提升服务保障民生

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叶毓近日率队深入海澄、港尾镇,就乡镇卫生院运营状况及民政工作进行全面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扎实开展“争先年”活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加强沟通协调、倾听民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民政工作落实力度,切实满足和改善民生需求。

高山村“我为群众办实事”,兴修水渠筑牢防汛安全线​

邵阳市洞口县江口镇高山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密切关注群众生产生活,从当前防汛工作入手,兴修水渠,防治水患,使水渠成为保护千亩良田、让群众受益的民生工程。

厦门启动高崎渔港便民服务窗口试运行 渔业审批服务再升级

1月6日,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高崎渔港便民服务窗口正式试运行,标志着厦门市渔业行政审批服务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便利渔业企业、渔民群众涉渔政务事项办理,提升办事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优化厦门市营商环境。

2024年京津冀联手防治林草有害生物2300万亩次

2024年,在国家林草局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林草主管部门党组正确领导下,京津冀三地科学谋划部署,强化检疫监测,深化区域联防,加强信息交流,加强技术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林草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德州市德城区以工代赈助力民生发展

带动11900余人就业增收;全市建立增发国债项目适用以工代赈项目清单,累计为10个项目争取到2600万元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支持。

黑龙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交通 全面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举行,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宇围绕“当好龙江全面振兴开路先锋,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作专题发布。

嫩江市工商联搭桥金融,助力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11月12日,嫩江市工商联组织召开嫩江市工商联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与金融部门对接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全链条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卡点,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

河北井陉县: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让绿色群山变成富民靠山

近年来,井陉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通过扎实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全县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增强了新动能,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推动了“休养胜地、经济强县、魅力井陉”的生态发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