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政和县创新"一统二引三聚合"机制 探索山区县乡村振兴新路径

7月4日,在第三届福建省老区苏区乡村振兴研讨会上,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峡两岸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政和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朱朝枝详细介绍了政和县通过“一统二引三聚合”机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为同类地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

地处闽北山区的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素有“中国白茶之乡”“中国竹具工艺城”等美誉,正着力打造“亿年龙鸟起源地”“世界白茶原产地”“朱子文化孕育地”“廖俊波事迹传习地”四张新名片。这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形成独特的高山、平原二元气候,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既是原中央革命根据地苏区县,也是全国因茶得名第一县。但受交通相对落后、区位偏僻、人才匮乏等制约,长期面临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推动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流向乡村,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地发展的现实考题。

为破题解难,政和县创新构建“一统二引三聚合”机制。“一统”即坚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从全局把握工农、城乡关系,加快补齐“三农”短板,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三产融合、文旅康养、高山生态农业3条建设带及20条精品线路,培育“六美乡村”119个,岭腰村美丽乡村小广场等17个“美丽休闲微景观”入选全省典型。

“二引”聚焦人才引育,着力推动新农人、新乡亲创业兴业。政策支持上,出台《茶竹产业人才建设措施》,开展“到政和去,助乡村兴”活动,给予企业用地、税收等“一产一策”扶持;荣誉激励方面,优先推选新乡亲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十佳现代农业种植能手”“最美新农人”评选;乡情引才上,在大中城市成立政和商会、设立乡贤联络处,成立同心乡村促进会,鼓励“两支队伍”带资源、信息回归。

“三聚合”则强化要素保障,推动科技、资金、服务下沉。科技下乡方面,成立白茶科技研究院,聘请7个团队74名专家入驻,与高校院所共建多个科研平台,280名科技特派员组成22个团队开展服务。资金下乡上,2024年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56个、总投资138.76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撬动1.52亿元建设示范区;创新“乡村资源流转贷”,授信179户1.15亿元,谋划“整村振兴贷”18个、总投资39.06亿元。服务下乡方面,建设党群连心家园、就业创业家园,用好“企呼我应”平台,健全“拿地即开工”机制,中国竹具工艺城项目从拿地到封顶仅用100天。

机制实施带来显著成效: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22年17427元增至2024年19926元,年增幅14.34%;茶产业品牌价值达73.36亿元,竹产业链产值73亿元,高山蔬菜获“中国之乡”称号;电商带动8012人就业,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乡村旅游打造10余个景点,带动1300多名脱贫人口年增收5000多元。

政和县的实践获广泛认可,多次被《福建日报》《农民日报》报道,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传播基地”,“两支队伍”联农带农案例获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朱朝枝表示,其经验启示在于坚持系统观念、顶层设计、久久为功、借用“外脑”和党的领导,为老区苏区振兴提供了有力借鉴。(庄秋风 陈金新 通讯员 张培奋)



【责任编辑:孟菲菲】

攸县税务局"管服并重"推动涉税专业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连接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重要桥梁,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税费服务质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激发服务效能,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攸县税务局开展专题培训、入企宣讲等系列活动,着力构建“管服一体”长效机制,推动涉税专业服务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税务支撑。

攸县水资源税改革显成效,企业节水增效双赢

悠悠夏日,漫步洣水河畔,徜徉酒埠江头,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令人沉醉……这些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背后,是国家税务总局攸县税务局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践行绿色税制的坚实足迹。

漳浦县领导“四不两直”督导:铁腕出击,筑牢乡镇制售假烟整治防线

6月13日,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伟华带队以“四不两直”方式督导调研乡镇打击整治制售假冒卷烟工作。县政协副主席涂平辉陪同督导。在长桥镇甘棠村,县领导带队实地巡查废弃养殖场、闲置仓库等重点部位,并对打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攸县打造数字转型“强磁场”,赋能中小企业破局升级

湖南攸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精心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数字赋能·智创未来”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此次培训聚焦攸县地区中小企业高管、技术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为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拜泉县创新推出“行走的办事大厅” 政务服务送上门 惠企便民零距离

拜泉县营商局统筹各有关政务服务部门组建高质量服务团队,编制服务事项清单,实现由“坐门等审批”向“上门送服务”转变。2025年4月30日,县营商局协同县人社局、医保局、市监局等部门组成移动服务工作队伍,走进拜泉镇育新社区开展“行走的办事大厅”进社区活动。

龙海漳浦两地党政联动考察 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4月15日下午,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叶毓、区长陈艺章、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文生、区政协主席洪海涛带领龙海区党政代表团到漳浦县考察交流,增进感情、互学互促、深化合作,携手共创两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鞍山多部门联动推进民生保障 聚焦就业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

4月11日,辽宁鞍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奋进决胜年 鞍山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鞍山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鞍山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工作进展和亮点特色;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聚焦“一老一小”优化服务,提高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方面的有关情况

黑龙江克山县:城乡养老政策“声”入人心 服务创新普惠全民

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保率,切实解决群众在参保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政务服务中心于2月26日上午通过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平台同步开展了新农保专场直播。本次直播吸引了2.5万人次观看,吸纳粉丝200余人,收获观众点赞和好评3000余条,解答群众问题近200个,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黑龙江讷河市:稳住粮食保供 基本盘,争做现代农业 排头兵

讷河市深入落实齐齐哈尔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坚持守好 “责任田”、打造“示范田”、发展“高产田”协同配套,全面提高粮食综合产能,积极争当黑龙江全省县域粮食供给排头兵。2024年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4. 2% 。党政同责稳基础,守好“ 责任田”始终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首要政治担当,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组织抓落实。

厦门银企精准对接 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2月21日,由厦门市工信局、市委金融办主办的厦门市优质中小企业产融合作对接会顺利举办。近百位来自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机构及投资机构的代表现场参与活动。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产融对接会是厦门奋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叶毓:倾听民意,提升服务保障民生

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叶毓近日率队深入海澄、港尾镇,就乡镇卫生院运营状况及民政工作进行全面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扎实开展“争先年”活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加强沟通协调、倾听民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民政工作落实力度,切实满足和改善民生需求。

高山村“我为群众办实事”,兴修水渠筑牢防汛安全线​

邵阳市洞口县江口镇高山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密切关注群众生产生活,从当前防汛工作入手,兴修水渠,防治水患,使水渠成为保护千亩良田、让群众受益的民生工程。

厦门启动高崎渔港便民服务窗口试运行 渔业审批服务再升级

1月6日,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高崎渔港便民服务窗口正式试运行,标志着厦门市渔业行政审批服务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便利渔业企业、渔民群众涉渔政务事项办理,提升办事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优化厦门市营商环境。

2024年京津冀联手防治林草有害生物2300万亩次

2024年,在国家林草局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林草主管部门党组正确领导下,京津冀三地科学谋划部署,强化检疫监测,深化区域联防,加强信息交流,加强技术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林草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邢台:护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邢台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浅山丘陵区绿化、乡村绿化、森林经营抚育等重点工作,以林长制为抓手,创新使用“郝式造林法”,全面提升国土绿化质量,完成营造林44.69万亩

德州市德城区以工代赈助力民生发展

带动11900余人就业增收;全市建立增发国债项目适用以工代赈项目清单,累计为10个项目争取到2600万元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支持。

黑龙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交通 全面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举行,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宇围绕“当好龙江全面振兴开路先锋,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作专题发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