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深化“三务融合” 构筑北疆安全发展新格局

当大兴安岭林海铺展鎏金画卷,呼伦贝尔草原牧草翻涌千重浪,额尔古纳河清波倒映界碑庄严——驻守在祖国北疆1733.32公里边境线上的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以“党务、村务、警务”深度融合的升级实践,筑起更高水平的平安屏障。

2025年以来,支队立足“边境线长、民族聚居、发展提速”新形势,紧扣移民管理事业“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求,推动“三务融合”迭代升级,让北疆安全底色更鲜明、发展动能更充沛、民生温度更炽热。

红色堡垒扎根边境一线

“以前在夏营地放牧,党组织的声音难以听到;现在党员跟着蒙古包走,政策讲得透,遇事有人帮!”2025年10月22日,在新巴尔虎左旗草原上,牧民道尔吉握着党员民警刘军的手感慨。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支队将党建引领贯穿边境治理全过程的扎实行动。

“我们以‘三务融合’为基础设立警民共建责任区,推动党员民警下沉网格,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李艳龙介绍,同时,支队实现了边境辖区社区(村屯)“一区一警、一村一警”全覆盖,并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每个角落都有公安力量守护。

在白音查干社区“三务融合”实践站,警地支部每月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将政策宣讲、民生议事融入组织生活;针对牧民季节性迁徙特点,12个“流动党建服务点”跟着牧群走,今年已为夏营地牧民办理各类事项320余件,解决实际困难170余个。

思想引领的“触角”也不断向草原深处延伸。市委党校在支队轮训队设立“教学示范点”,31个“流动党员活动室”、12所“牧区流动党校”深入牧户毡房,15个红色教育基地组成“大思政矩阵”。10月18日,“牧区流动党校”讲师那顺乌日图用蒙古语讲解乡村振兴政策的视频,在牧民微信群里广泛传播;截至10月22日,全市已开展政策宣讲、红色教育24场,7200余名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增强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富民答卷写满群众笑脸

“我家的奶豆腐、奶皮子贴上‘塔林贺喜格’的牌子,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这大半年就赚了16万!”8月24日在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牧民布日其其格捧着精致包装的奶制品,笑容格外灿烂。作为蒙古族传统奶制品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她曾因缺乏销路、包装简陋,只能在本地小范围售卖产品。这一转变,正是支队“村务联谋”模式赋能特色产业的生动缩影。支队紧扣呼伦贝尔“乡村振兴提质年”部署,通过搭建农企对接产销平台、争取专项补贴升级养殖和种植设施,把服务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核心抓手,让边疆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我们的231名民警村官已全部与嘎查两委组建‘共富服务队’,把‘七送服务下基层’做深做实。”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赵喜文介绍,服务队重点升级三类服务:送科技,邀请畜牧专家为牧民讲解科学养殖技术;送资源,牵线引入畜牧旅游、农畜产品加工项目8个;送岗位,联合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助力166名待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6个“三务融合”实践站覆盖5个边境旗(市),并将社保代缴、药品代购等8项高频需求服务,全部纳入“全程网办+上门代办”范围。新巴尔虎右旗年近七旬的牧民李永军,就是这一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实践站民警每月定期上门,帮她把社保、购药的事儿办得妥妥当当;陈巴尔虎旗的牧民们则能享受到实践站推出的“24小时应急响应”,遇到急事难事打个电话,民警很快就能对接解决。

今年以来,依托这些实践站,支队累计上门服务已达2.8万余人次。无论是“千名党员、志愿者进万家”活动中,为孤寡老人提供的“一对一”帮扶,还是社会救助“星光带”对困难家庭的精准助力,都让“三务融合”的便民温度,实实在在传到了边疆群众的心坎里。

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愈发牢固。“索伦嘎”蒙古语课堂升级为“多语种文化交流站”,那达慕大会、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常态化举办。9月13日,在陈巴尔虎旗那达慕现场,民警与蒙古族牧民共跳安代舞、同唱《我和我的祖国》,各族群众围坐分享美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场景,成为北疆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2024年,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5名民警被各级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安全屏障守护北疆安宁 

“从接报牲畜走失到帮牧民找回,前后才花了18分钟,‘赫力沁’护边员加上草原110观瞄塔,找东西比以前快太多了!”2025年8月17日,牧民满达看着失而复得的羊群,拉着护边员的手连声道谢。这一幕,正是支队“党政军警民+科技赋能”防控体系便民的生动写照。

“五线锁边”智能系统升级后,“无人机巡航+智慧边境防控”实现边境重点区域全覆盖;28个边境旅游警务工作站、值守卡点完成改建,1157名“赫力沁”民兵护边员组成“移动哨所”——他们熟悉每一片草场、每一条牧道,今年已协助民警发现隐患47处、救助游客142起。

矛盾化解的“机制”也更加高效。支队创新“七分调纠法”升级版,在6个旗(市)建成“矛盾调处分中心”,联合嘎查两委、乡贤能人组建调解队伍,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今年9月27日,新巴尔虎左旗两名牧民因草牧场划分起争执,调解组先“拉家常”稳情绪、再讲政策明边界、后算收益促和解、最后签协议定长效,1天就化解纠纷,两人还约定“轮流放牧、共享水源”。今年以来,支队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86起,化解率达99%,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站点、大事不出嘎查”。

十三年深耕,“三务融合”已成为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守护边疆、服务群众的“日常法宝”。如今,边境苏木的牧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社保,草场里的牛羊有智慧监控帮着看,遇到难题打个电话就有民警上门——这些藏在日子里的便利,都是“三务融合”带来的实在改变。(王志清 李国超 吴江 乌兰格日乐 通讯员李永建)



【责任编辑:孟菲菲】

厦门海洋执法支队开展专题培训 全面承接新增涉海职能

厦门海洋执法支队进一步建立涉海执法培训常态化机制,持续推动培训资源下沉,通过"轮训+复盘+实战"模式不断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同时深化与涉海部门的信息共享与联合执法机制,全力打造"专业监管+综合执法+社会共治"的治理格局,为守护厦门海洋生态安全、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厦门市启动2025年伏季开渔联合执法行动 筑牢海上安全生产防线

8月16日中午12时,随着历时3个半月的2025年海洋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厦门市724艘渔船鸣笛启航,奔赴渔场开启耕海征程。为保障开渔后海上生产秩序平稳有序,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联合港口、海事、海警、航保等涉海部门及六个区渔业主管部门,于当日同步启动全海域联合执法宣传行动,通过“宣传+执法”双管齐下,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漳浦县启动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 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5月13日,由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绥安工业区管委会主办,县政协法社委、法院、检察院等16家单位联办的漳浦县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启动仪式暨“民法典进开发区 法治润企助腾飞”主题活动在同溢堂药业有限公司举行,相关政协委员、诚信促进会企业家代表、同溢堂药业有限公司职工以及相关单位人员共计150多人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

鞍山公安筑牢经济安全防线,护航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鞍山市公安局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公安经侦工作现代化建设“三五”战略,全力构建以数据赋能为支撑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咬定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推动鞍山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漳浦法院高效化解“三资”纠纷 护航乡村振兴

4月7日上午,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深土镇某村党支部林书记将一面印有“法护三资,倾情为民”的锦旗送至漳浦法院赤湖法庭,代表村委会对法院通过公正司法妥善化解三起涉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纠纷表达感激。此次司法实践不仅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元,更彰显了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效能。

辽宁法院启动司法警察技能大比武 锻造新时代司法警务铁军

4月9日,辽宁省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传来新动态:辽宁省高院将于今年4至10月举办全省法院系统司法警察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训、战训结合"的创新模式,全面检验司法警察队伍实战能力,为审判执行工作构筑坚实安全保障。本次赛事构建"三位一体"考核体系,涵盖理论素养、体能储备、技能实战三大维度。

厦门市启动2025年春运保障暨涉海涉渔监管海上联合执法行动

2025年春运的第一天,为应对今年春运持续时间长、社会关注度高,以及可能面临的恶劣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牵头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海警局、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厦门通信中心等有关涉海单位,于1月14日正式启动为期40天的春运保障暨涉海涉渔监管海上联合执法行动。

厦门海洋渔业执法支队四大队:党建引领业务 创新“执法+服务”助推海洋工程

​近年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四大队党支部(以下简称四大队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执法+服务模式”,坚持党建业务“一盘棋”,在严格执法监管的同时,主动靠前服务海洋工程建设企业,多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仅提升了执法效能,还有效助力了海洋工程的高效推进。

黑龙江:推动冷水鱼冬捕与旅游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大庆、抚远、虎林等地,立足当地优质冷水鱼资源,开发了冬捕、民俗、游钓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实现了冷水鱼产业和文化旅游业有机融合,“中国冷水鱼之都”“中国淡水渔都”“四季全域游钓之城”等城市名片正在逐渐叫响。

国家宪法日:坚定法治信仰,筑牢法治基石

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纪念宪法的诞生,更要深入学习和贯彻宪法精神,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河北邢台:首家“消防主题影厅”正式亮相

邢台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辖区企业,在家乐园天乐城商业综合体内建成了全市首家“消防主题影厅”,让市民在观影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从中学习消防知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