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在强降雨天气中依托应急广播系统快速响应,精准发布预警信息,成功助力869名群众安全转移,成为全省应急广播体系服务防灾减灾工作的生动实践。
7月8日至9日,彝良县遭遇强降雨。8日23时45分,县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县气象局通过应急广播前置机迅速生成语音信息,经审核后于23时58分向全县16个乡镇(街道)播发。角奎街道龙石村、牛街镇南厂村等地接到预警后,立即研判并利用应急广播前端喊话,提醒群众避险。最终,263户869人及时安全转移,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广播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渠道。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广播建设,将其连续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投入资金8.66亿元,建成1个省级平台、16个州市级平台、129个县级平台及13.6万个终端,覆盖全省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印发25项管理文件、纳入财政保障等措施,确保系统“长期通、优质通”。
今年以来,云南应急广播在多地险情中发挥重要作用:楚雄州武定县高桥镇己梯村通过汉彝双语广播,提前预警冰雹灾害,帮助172户农户转移牲畜家禽;昭通市在“7·09”特大暴雨中播发预警信息23条,累计转移群众9759人;保山市昌宁县翁堵镇立桂村依靠应急广播提前35分钟发布滑坡预警,35名群众全部安全撤离。
据统计,6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通过应急广播发布预警、救援类信息4742条,形成81个成功避险案例。
入汛后,云南省广电局强化调度监测,开展终端巡检、网络安全检查及应急演练,确保13.6万个终端在线率稳定在93%。通过落实《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工作指南》,推动基层管理人员“敢用、善用”系统,确保关键时期终端“响起来”。
目前,云南应急广播已成为基层治理的“声力军”,通过“县级发布—乡镇研判—村级喊话”的分级响应机制,实现预警信息精准直达,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王东琴 通讯员 申云彬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