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践行“两山理论”:永泰幸福庄园的生态蝶变与乡村振兴新范式

在“两山理论”指引下,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幸福庄园实现从荒废林场到知名综合文旅地标的华丽转身。其转型过程中探索的实践路径,不仅破解了山区发展困境,更成为同类地区践行生态理念、推动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幸福庄园转型的五大核心措施

政策搭桥,破解资源对接难题。面对原清凉林场缺水没电、经营停滞的绝境,地方政府以政策为纽带激活发展动能。1998年,依托对台交流合作政策,在福州市机关事务局协助下,成功引进台湾天一公司,为荒废林场注入首笔资金,启动生态修复与果树种植;2011年后,持续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配套、品牌资质申报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庄园获评“福建省乡村旅游四星级经营单位”“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资质,为业态拓展筑牢政策基础。

生态优先,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始终将生态修复作为转型首要任务。台湾天一公司入驻初期,便投巨资迁移坟墓、建设水利设施,解决林场缺水痛点;薛金云团队接手后,进一步加大生态投入,累计种植各类苗木200万株,修建20公里林下道路,打造3000多亩采摘果园与景观绿化区,让昔日荒山重现生机。同时,坚持“开发不破坏”原则,如依托水库建设水上项目时同步落实水质保护,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

业态创新,构建三产融合格局。打破传统林场单一产业局限,以“生态休闲农业”为核心推动三产融合。第一产业升级为“体验农业”,开发果园采摘、农田劳动实践,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第二产业延伸深加工链条,将果蔬转化为特色伴手礼,提升附加值;第三产业拓展多元场景,打造山地自行车赛道(成功举办两届全省公开赛)、森林剧场、红色教育基地、“新时代法学教育馆”等60多个项目,形成“全龄段、全时段”消费生态,日接待能力超8000人。

共享赋能,联动多方协同发展。以“营造幸福,共享幸福”为理念,激活多方参与动能。资源共享方面,开放土地供大学生、市民下乡创业,共享客流与品牌资源,吸引企业合作开发康养、老年大学等项目;无偿提供3000㎡空间建设法学教育馆,年服务普法人群超30万人次。利益共享方面,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受益者”,形成“企业盈利、村民增收、社会受益”的共赢格局。

品牌筑基,强化长期发展底气。坚守“诚信经营,利他服务”理念,打响品牌口碑。庄园先后获评“文明景区”“福州市守合同重信誉单位”等四十余项荣誉,企业负责人薛金云荣获“诚信之星”“道德模范”称号;通过举办省级文体活动、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等扩大影响力,使庄园从区域项目成长为福建知名文旅品牌,年接待客户超30万人次。

幸福庄园实践带来的四大发展启示

“两山理论”是山区发展的根本遵循。从“砍树卖钱”导致的荒山困境,到“护绿生金”实现的生态富民,幸福庄园的转型印证了生态优势是山区核心竞争力。这启示同类地区需摒弃短视思维,立足本地山水资源,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政企协同是项目落地的关键支撑。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市场的活力激发缺一不可。政府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扫清障碍,企业凭借灵活经营、创新设计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效。这表明乡村振兴需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特色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幸福庄园的业态均围绕“永泰资源”与“市场需求”展开:借山地建赛道、依红色遗址做教育、靠农业基础搞研学。这提示各地需避免盲目复制,深挖本地自然、文化特色,对接多元消费需求,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长期主义是生态项目的必备心态。从1998年生态修复到2011年转型升级,再到如今拓展新业态,庄园发展历经二十余年。无论是初期的生态投入,还是后续的持续深耕,都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长期思维。这启示生态项目需摒弃急功近利,做好长期规划,稳步推进,才能让“两山理论”真正落地生根。

如今,幸福庄园正依托资源优势,持续探索康养、新质生产力研发等领域。其实践证明,只要坚守“两山理论”,找准发展路径,就能让荒山变宝地,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人,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注入持久动力。(庄秋风 陈金新陈子鸣 张培奋)


【责任编辑:孙晓丽】

河北衡德高速改扩建工程迎省厅督导,高标准攻坚质量安全双目标

9月2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占生到衡德改扩建项目进行督导调研。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处处长封晓黎参加调研,河北交投集团副总经理李敬东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钢桁梁合龙,全线桥隧主体工程完工

8月18日,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简称“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钢桁梁合龙,标志着西十高铁全线桥隧工程主体工程完工。据悉,汉江特大桥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跨越丹江口水库库区,是世界最大跨度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也是西十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

沈海高速漳州万安互通正式通车 打造智慧交通新枢纽

为激活创业培训内生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辽宁省鞍山市人社局就业中心于8月15日启动“创业培训讲师研磨交流”系列活动,首站落地千山区。活动通过“研讨+实践+共享”多维模式,为讲师团队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助力创业者突破瓶颈,为全市创业生态注入新动能。

昆明经开区创新"院坝课堂"模式 推动消防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连日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指战员们深入街道、社区等地,以“院坝课堂”为载体,广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织密消防安全网,让群众在家门口沉浸式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技能,提升了消防安全意识、应急处置和自防自救能力。

黑龙江绥芬河镇:多举措推进“诚信进机关”,筑牢政务诚信根基

为进一步提升诚信意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营商环境。近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绥芬河镇开展了“诚信进机关系列宣传”活动,推动诚信文化深入人心,提升党员干部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明确主题,坚定决心。

衡德高速改扩建工程迈入路面施工新阶段 首段试验路成功摊铺

6月11日,衡德高速改扩建工程主体二分部迎来关键节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顺利完成摊铺,标志着该标段项目正式踏入路面施工新征程。本次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位于K82+500-K82+900右幅,长400米,宽4.6米,厚18厘米。

鹤城美食匠心传承 齐齐哈尔市金牌地方菜暨“名厨、名店、名菜、名小吃”餐饮技能大赛圆满收官

6月9日,齐齐哈尔市湖滨饭店宴会厅内人声鼎沸、佳肴飘香。由齐齐哈尔市总工会、齐齐哈尔市商务局主办的“走遍鹤城·寻味美食”齐齐哈尔市金牌地方菜暨“名厨名店名菜名小吃”餐饮技能大赛决赛隆重启幕。黑龙江省餐饮烹饪协会倾情助力,齐齐哈尔市直有关部门、市城投集团、市餐饮烹饪协会协同发力,宫匠坊、源香厨味食品、顶嘉啤酒友情赞助,来自齐齐哈尔全市的100多支参赛队伍齐聚于此比试比拼。餐饮是烟火人间的真实写照,是

福建华安东魁杨梅迎丰收季 精品化种植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时值初夏,恰逢雨季,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华丰镇罗溪村300多亩的东魁杨梅迎来了采摘季。漫山遍野的杨梅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紫红饱满的杨梅,十几名工人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分装挑拣,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这是闽南山区独有的夏日“梅景”。

漳州龙海“杨梅经济”链动农文旅 场景创新激活区域经济

日前,“中国旅游日·龙海·全城‘梅’好”主题活动在福建漳州龙海区石码后港古街启动。活动以杨梅为媒,深度融合龙海农业特色与文旅资源,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集美食品鉴、文化体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盛会。

依安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助力大田播种高速推进

近年来,依安县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自愿参与、自主经营、政府服务、按股分红”的原则,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引导农户以自有承包地、村集体以集体耕地入股组建农民合作社,并支持农户整合亲属土地发展家庭农场,实行统一平台赋能、农业生产、资金监管、产品销售、收益分配的“五统一”运营模式

齐齐哈尔创新构建现代化供热服务体系 打造北方寒地城市供热"鹤城样板"

本采暖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以"民生温度"标注"发展高度",创新构建"源头治理-长效保障-社会共治"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供热服务体系。紧紧围绕“保民生、提质量、优服务”的工作主线,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技术支撑、完善监督机制等举措,全面提升了供热服务质量,实现了“供热质量更稳、群众投诉更少、服务效能更高”的阶段性目标。

绥芬河自贸片区:以创新促自贸片区在发展中稳步前行

绥芬河自贸片区挂牌六年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形成了一批具有首创性、差异性、标志性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措施和方法支撑绥芬河自贸片区在发展中稳步前行。据介绍,绥芬河自贸片区在2024年就率先试点开发应用了国际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司机可以在线上预申报电子运单和路单,来到口岸后将预填报信息一码上传即可,申报速度提升了一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