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花艺文化,推动本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11月1日至2日,由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林业局主办,安溪县花卉园林协会与师竹轩职业培训学校共同承办的“安溪县插花艺术培训”成功举行。本次培训特邀知名花艺专家陈荣顺亲临授课,聚焦“岁时清供摆件艺术”与花卉文化的深度融合,并积极探索其与安溪传统藤铁工艺的创新结合,旨在为花卉产业与藤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培训面向社会公众及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吸引了来自花卉园艺、藤铁工艺、文化创意等不同领域的众多爱好者与专业人士积极参与。活动现场花香弥漫,艺术氛围浓厚,创意火花不断迸发。
聚焦传统 “清供”艺术焕发新生
陈荣顺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特别是“岁时清供”这一独特形式的精髓与文化内涵。“清供”,源于古代祭祀与节令习俗,是在特定时节于案头陈设花卉、果蔬、文玩等物,以表达祈福、雅趣与时节之感。陈老师强调,“清供”不仅是物品的摆放,更是生活美学与精神寄托的体现,其讲究意境营造、器物搭配与时节呼应。
在实践环节,学员们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习如何运用松、竹、梅、兰、菊等具有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的花材,搭配佛手、石榴、灵芝等祥瑞果品,并结合奇石、文玩等,在特定的器皿中构思、创作出富有诗情画意与时节特色的“清供”作品。陈荣顺指出,“将‘清供’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引入现代生活与产业应用,关键在于理解其精神内核并进行当代转化。”

跨界融合 “花卉+藤铁”开拓产业新境
本次培训的一大亮点与核心探索,在于着力推动花卉艺术与安溪极具代表性的传统产业——藤铁工艺的跨界融合。安溪藤铁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产品远销海外,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为这一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与设计灵感,拓展其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成为此次培训的重要议题。
在陈荣顺的启发与引导下,学员们尝试将形态各异、质感独特的藤铁工艺品——如花篮、花架、摆件底座、创意容器等,作为“清供”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毅古朴的藤铁与柔美鲜活的花卉相互映衬,刚柔并济,既凸显了花卉的自然生机,也展现了藤铁工艺的造型之美与实用功能。这种结合,不仅丰富了插花艺术的呈现形式,也为藤铁制品开辟了家居装饰、空间美化、文化礼品等新的高附加值市场方向。
“以往我们可能更多将藤铁用于家具或纯装饰品,没想到与花艺结合能产生如此奇妙的化学反应,赋予了产品更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一位从事藤铁设计的学员感慨道。

赋能产业 助力高质量发展
安溪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此次培训,是推动安溪花卉产业与藤铁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引入高层次的花艺专家与前沿理念,提升从业人员的审美素养与创新能力,能够促进花卉消费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同时,借助花卉文化的柔性与美学力量,赋能藤铁这一“硬”产业,实现“软硬结合”,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与国际竞争力,是推动两大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承办方安溪县花卉园林协会与师竹轩职业培训学校也表示,未来将继续搭建此类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进更多跨界合作,将文化传承、技能培训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为安溪的特色经济发展持续贡献专业力量。
此次插花艺术培训,不仅是一场技艺的传授与美的熏陶,更是一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头脑风暴与实践探索。它预示着,在文化创意与设计创新的驱动下,安溪的花卉与藤铁产业正携手迈向一条艺术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庄秋风 通讯员 蔡梅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