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百亿投资打造运河文旅新名片!德城区“实事惠民”擦亮幸福底色

近年来,德城区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京津冀鲁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和“西靠运河引爆”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文旅发展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

9月2日,德城区召开“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付文龙、党组副书记及新闻发言人张璐、党组成员及副局长郑恺,德州市德润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张艳红出席,介绍文旅部门在推进民生实事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聚焦项目建设,打造“运河名城”

德城区紧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按照“一廊六片”总体布局,启动包括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在内的18个重大文旅项目,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目前,九龙湾文旅融合园杨家圈片区、德州花园营地、德工文创园、见可园等项目已建成运营。大运河德州城区段实现全线贯通,形成“水上行、岸上游”交互式沉浸体验格局,标志着德城正式迈入“大运河时代”。同时,高标准承办德州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大运河音乐节等重点活动。

坚持全链发展,构建“悦游德城”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德城区推出工业研学游、特色文玩游、休闲生态游等8条精品旅游线路。运河古街获评国家3A级景区,花园营地成功申报2A级景区,馨秋村入选省级景区化村庄。今年以来,自然博物馆、德运文旅科技研究院、德州窑红绿彩国际研学院等多个项目成功签约,山东首个XR大空间研学基地正式引进,行浸式体验运河店落户杨家圈。“两河牵手”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古风运河”“两河牵手”旅游风景道获评“山东省旅游风景道”。

在文旅产业发展成效方面,郑恺介绍,德城区积极贯彻文旅高质量发展部署,围绕“一廊六片”布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德工文创园、杨家圈街区已投入运营,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建设进度达60%。成功引进XR体验馆、中国书店等项目,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拓展夜间消费场景,举办全国古玩交流会3场。持续丰富农文旅业态,开展“桃花节”“西瓜节”等特色活动,举办文旅消费促进项目,有效赋能民生。

提质文化服务,建设“幸福德城”

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德城区依托区、镇街、社区三级文化阵地,今年已累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800余场,同比增长20%。区文旅局通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125场、举办主题展览11场、组织非遗“三进”活动200余场,有效扩大了文化服务覆盖面。同时创新实施“精品剧目进剧场”与“一村一年一场戏”双轮驱动,推动文化服务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真正实现文化惠民“零距离”。

张璐表示,2025年将以人民为中心,构建“1 + 2 + N”演出网络,打造“匠韵德城·非遗焕彩”等品牌,推动非遗与夜间经济融合。实施“精品剧目进剧场”与“一村一年一场戏”双轮驱动,实现“区有精品、村有演出”。未来将持续深化“非遗 +”活动、节庆主题文化活动、基层培训与“书香德城”工程,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

此外,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建成开放18处明德书屋,其中繁露园醇儒书院荣获首届“山东省最美书院”。多个文化空间被评为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每年依托各类文化阵地开展惠民活动超2000场次,七个镇街文化站在全市评估定级中成绩优异。“悦读德城”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年均举办阅读活动超1000场,参与人次逾30万。

激活历史文脉,塑造“寻宝德城”

特别在九龙湾文旅融合园杨家圈文化街区建设方面,德润公司运营经理张艳红介绍,项目占地面积约340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一期已正式运营,入驻率超85%。街区配备200余个停车位、20余处公共休息区,设置免费茶饮与降温设施,引入篆刻、剪纸、木偶剧等非遗项目,吸引多家文化名家工作室入驻。自5月开街以来,已举办文化市集、运河花朝节等30余场活动,吸引游客超4万人次,并成功打造山东首个XR行浸式大空间研学基地,带动就业与区域活力。下一步将深化功能完善、文化赋能、业态引进、交通优化、资源联动与阵地建设,持续惠民利民。

德城区还着力推动古玩市场规范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每年举办大型古玩交易会15场以上、地摊集市超300场,年均客流量近200万人次。中拍汇、中国书店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荣宝生活馆正式开业。“有点闲、有点钱,德州运河淘古玩”逐渐成为城市新名片。成功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现有各级非遗项目133项,年均开展“非遗三进”活动200余场,推动“非遗 +”创新传承。

下一步,德城区将坚持以文旅高质量发展为引擎,持续深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与环境优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出彩,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文旅力量。


【责任编辑:李航】

克山县构建"三维一体"人才培育体系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克山县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把提升人才培育质效作为关键抓手,通过搭建多元培育平台、创新精准培养模式、强化本土人才培育等举措,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活力,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政和县创新"一统二引三聚合"机制 探索山区县乡村振兴新路径

7月4日,在第三届福建省老区苏区乡村振兴研讨会上,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峡两岸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政和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朱朝枝详细介绍了政和县通过“一统二引三聚合”机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为同类地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

攸县税务局"管服并重"推动涉税专业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连接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重要桥梁,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税费服务质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激发服务效能,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攸县税务局开展专题培训、入企宣讲等系列活动,着力构建“管服一体”长效机制,推动涉税专业服务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税务支撑。

攸县水资源税改革显成效,企业节水增效双赢

悠悠夏日,漫步洣水河畔,徜徉酒埠江头,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令人沉醉……这些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背后,是国家税务总局攸县税务局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践行绿色税制的坚实足迹。

漳浦县领导“四不两直”督导:铁腕出击,筑牢乡镇制售假烟整治防线

6月13日,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伟华带队以“四不两直”方式督导调研乡镇打击整治制售假冒卷烟工作。县政协副主席涂平辉陪同督导。在长桥镇甘棠村,县领导带队实地巡查废弃养殖场、闲置仓库等重点部位,并对打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攸县打造数字转型“强磁场”,赋能中小企业破局升级

湖南攸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精心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数字赋能·智创未来”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此次培训聚焦攸县地区中小企业高管、技术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为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拜泉县创新推出“行走的办事大厅” 政务服务送上门 惠企便民零距离

拜泉县营商局统筹各有关政务服务部门组建高质量服务团队,编制服务事项清单,实现由“坐门等审批”向“上门送服务”转变。2025年4月30日,县营商局协同县人社局、医保局、市监局等部门组成移动服务工作队伍,走进拜泉镇育新社区开展“行走的办事大厅”进社区活动。

龙海漳浦两地党政联动考察 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4月15日下午,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叶毓、区长陈艺章、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文生、区政协主席洪海涛带领龙海区党政代表团到漳浦县考察交流,增进感情、互学互促、深化合作,携手共创两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鞍山多部门联动推进民生保障 聚焦就业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

4月11日,辽宁鞍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奋进决胜年 鞍山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鞍山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鞍山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工作进展和亮点特色;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聚焦“一老一小”优化服务,提高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方面的有关情况

黑龙江克山县:城乡养老政策“声”入人心 服务创新普惠全民

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保率,切实解决群众在参保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政务服务中心于2月26日上午通过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平台同步开展了新农保专场直播。本次直播吸引了2.5万人次观看,吸纳粉丝200余人,收获观众点赞和好评3000余条,解答群众问题近200个,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黑龙江讷河市:稳住粮食保供 基本盘,争做现代农业 排头兵

讷河市深入落实齐齐哈尔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坚持守好 “责任田”、打造“示范田”、发展“高产田”协同配套,全面提高粮食综合产能,积极争当黑龙江全省县域粮食供给排头兵。2024年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4. 2% 。党政同责稳基础,守好“ 责任田”始终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首要政治担当,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组织抓落实。

厦门银企精准对接 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2月21日,由厦门市工信局、市委金融办主办的厦门市优质中小企业产融合作对接会顺利举办。近百位来自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机构及投资机构的代表现场参与活动。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产融对接会是厦门奋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叶毓:倾听民意,提升服务保障民生

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叶毓近日率队深入海澄、港尾镇,就乡镇卫生院运营状况及民政工作进行全面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扎实开展“争先年”活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加强沟通协调、倾听民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民政工作落实力度,切实满足和改善民生需求。

高山村“我为群众办实事”,兴修水渠筑牢防汛安全线​

邵阳市洞口县江口镇高山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密切关注群众生产生活,从当前防汛工作入手,兴修水渠,防治水患,使水渠成为保护千亩良田、让群众受益的民生工程。

厦门启动高崎渔港便民服务窗口试运行 渔业审批服务再升级

1月6日,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高崎渔港便民服务窗口正式试运行,标志着厦门市渔业行政审批服务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便利渔业企业、渔民群众涉渔政务事项办理,提升办事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优化厦门市营商环境。
返回
顶部